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的目的 | 第11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国外对风险社会的理论研究 | 第12-14页 |
·国内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对社会风险管理有关研究的述评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理论分析方法 | 第17页 |
·访谈法 | 第17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7-19页 |
·提出了辽宁省社会风险管理能力的构成及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 第17页 |
·对"危机管理"、"应急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和区分 | 第17页 |
·提出了辽宁省社会风险管理的制度设计 | 第17-19页 |
第2章 概念辨析及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概念辨析 | 第19-21页 |
·风险管理的概念界定 | 第19页 |
·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 | 第19页 |
·应急管理、危机管理的概念 | 第19-20页 |
·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危机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 第20-21页 |
·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风险社会理论 | 第21-22页 |
·社会转型理论 | 第22-25页 |
第3章 辽宁振兴的任务与内外环境 | 第25-33页 |
·辽宁振兴的任务 | 第25-26页 |
·经济振兴 | 第25页 |
·社会振兴 | 第25-26页 |
·辽宁振兴所处的内外环境 | 第26-31页 |
·外部环境 | 第26-28页 |
·内部环境 | 第28-31页 |
·辽宁振兴与社会风险的关系 | 第31-33页 |
第4章 辽宁振兴中面临的社会风险结构 | 第33-45页 |
·自然灾害风险 | 第33-37页 |
·水资源缺乏 | 第33-34页 |
·洪涝灾害 | 第34-35页 |
·气象灾害 | 第35-36页 |
·地震灾害 | 第36页 |
·沙漠化严重 | 第36页 |
·生物灾害 | 第36-37页 |
·事故灾难风险 | 第37-40页 |
·水环境污染 | 第37-38页 |
·矿山生态破坏 | 第38-39页 |
·安全事故 | 第39页 |
·城市公用设施和设备安全 | 第39-40页 |
·交通运输事故 | 第40页 |
·公共卫生事件 | 第40-43页 |
·传染病 | 第41-42页 |
·职业病 | 第42-43页 |
·食品安全 | 第43页 |
·社会安全事件 | 第43-45页 |
第5章 当前辽宁省社会风险管理能力评价 | 第45-67页 |
·辽宁省社会风险管理主体 | 第45-47页 |
·政府主体 | 第45-46页 |
·政府社会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与职责 | 第46-47页 |
·政府社会风险管理的业务范围 | 第47页 |
·社会风险管理能力的构成 | 第47-56页 |
·信息管理能力 | 第47-48页 |
·风险分析评估能力 | 第48-50页 |
·风险监测能力 | 第50页 |
·风险预警能力 | 第50-51页 |
·风险预控能力 | 第51-53页 |
·应急响应能力 | 第53-55页 |
·善后总结能力 | 第55-56页 |
·辽宁省社会风险管理工作概况 | 第56-57页 |
·应急管理体制建设 | 第56页 |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 第56-57页 |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 第57页 |
·信息报告、预警机制建设 | 第57页 |
·应急管理法规制度建设 | 第57页 |
·辽宁省社会风险管理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 | 第57-60页 |
·辽宁省社会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 第58页 |
·辽宁省社会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58-59页 |
·辽宁省社会风险管理能力的评价等级 | 第59-60页 |
·辽宁省社会风险管理能力评价 | 第60-61页 |
·辽宁省社会风险管理能力评价结论 | 第61-67页 |
·辽宁省具备一定社会风险管理能力 | 第61页 |
·辽宁省社会风险管理整体能力不强 | 第61-63页 |
·导致辽宁省社会风险管理整体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 | 第63-67页 |
第6章 辽宁振兴中的社会风险管理制度设计 | 第67-91页 |
·辽宁振兴中的社会风险管理目标 | 第67-68页 |
·实质目标 | 第67页 |
·阶段目标 | 第67页 |
·分类目标 | 第67-68页 |
·辽宁省社会风险管理的原则 | 第68-70页 |
·预防为主、防控结合 | 第68页 |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 第68-69页 |
·统一协调、资源整合 | 第69页 |
·正向引导、及时透明 | 第69-70页 |
·国内外社会风险管理经验借鉴 | 第70-74页 |
·外国社会风险管理经验借鉴 | 第70-72页 |
·国内大城市社会风险管理经验借鉴 | 第72-74页 |
·辽宁省社会风险管理的制度设计 | 第74-91页 |
·辽宁省社会风险管理的公共财政保障制度 | 第74-76页 |
·辽宁省社会风险管理的人才保障制度 | 第76-79页 |
·辽宁省社会风险管理的技术保障制度 | 第79-81页 |
·辽宁省社会风险管理的资源保障制度 | 第81-83页 |
·辽宁省社会风险管理的组织保障制度 | 第83-84页 |
·辽宁省社会风险管理的法律保障制度 | 第84-87页 |
·辽宁省社会风险管理的城市规划保障制度 | 第87-91页 |
第7章 结论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9页 |
致谢 | 第99-101页 |
作者简介 | 第101-10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