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5页 |
·扩张型心肌病的概述 | 第17页 |
·心力衰竭与心肌细胞钙运转障碍 | 第17-20页 |
·心力衰竭与SERCA | 第18页 |
·心力衰竭与PLB | 第18-19页 |
·心力衰竭与RyR | 第19页 |
·心力衰竭与NCX | 第19-20页 |
·心力衰竭与细胞因子 | 第20-22页 |
·心力衰竭与TNF-α | 第20-21页 |
·心力衰竭与IL-6 | 第21页 |
·心力衰竭与IL-1 | 第21-22页 |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 第22-24页 |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力衰竭中的地位 | 第22-23页 |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主要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大鼠扩张型心肌病模型的建立 | 第25-31页 |
·材料 | 第25页 |
·实验动物 | 第25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5页 |
·方法 | 第25-26页 |
·动物分组 | 第25页 |
·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建立方法 | 第25-26页 |
·心脏彩超检查方法 | 第26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26页 |
·结果 | 第26-28页 |
·一般情况 | 第26-27页 |
·心脏彩超检测 | 第27-28页 |
·讨论 | 第28-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缬沙坦对DCM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和心室重塑的影响 | 第31-41页 |
·材料 | 第31页 |
·实验动物及模型制备 | 第31页 |
·实验试剂 | 第31页 |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动物分组 | 第31-32页 |
·心脏彩超检查方法 | 第32页 |
·血流动力学检测方法 | 第32页 |
·心室重量及指数的测定 | 第32页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第32-33页 |
·心肌胶原分析 | 第33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33页 |
·结果 | 第33-37页 |
·一般情况 | 第33-34页 |
·心脏彩超测定 | 第34页 |
·血流动力学检查 | 第34-35页 |
·心室重量及指数 | 第35页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第35-36页 |
·心肌胶原分析 | 第36-37页 |
·讨论 | 第37-39页 |
·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缬沙坦对DCM心力衰竭大鼠心肌钙调控蛋白的影响 | 第41-55页 |
·材料 | 第41-42页 |
·实验动物和模型制备 | 第41页 |
·实验试剂 | 第41-42页 |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47页 |
·动物分组 | 第42页 |
·标本采集 | 第42-43页 |
·心肌钙调控蛋白mRNA的测定 | 第43-44页 |
·心肌钙调控蛋白的测定 | 第44-47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47页 |
·结果 | 第47-50页 |
·缬沙坦对心肌钙调控蛋白mRNA的影响 | 第47-49页 |
·缬沙坦对心肌钙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49-50页 |
·讨论 | 第50-53页 |
·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缬沙坦对DCM心力衰竭大鼠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 第55-63页 |
·材料 | 第55页 |
·实验动物和模型制备 | 第55页 |
·实验试剂 | 第55页 |
·实验仪器 | 第55页 |
·方法 | 第55-57页 |
·动物分组 | 第55页 |
·样品收集 | 第55-56页 |
·TNF-α的测定 | 第56页 |
·IL-6的测定 | 第56页 |
·IL-1β的测定 | 第56-57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57页 |
·结果 | 第57-59页 |
·血清TNF-α | 第57-58页 |
·血清IL-6 | 第58页 |
·血清IL-1β | 第58-59页 |
·讨论 | 第59-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和展望 | 第63-65页 |
·主要结论 | 第63页 |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英文缩写索引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