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食品贸易与我国食品工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研究内容第9-10页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第10-11页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0-11页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1页
   ·难点、创新与不足第11-13页
     ·本文的难点第11页
     ·本文的主要创新第11-12页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12-13页
第二章 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综述第13-25页
   ·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理论依据第13-16页
     ·国际分工学说第13页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第13-14页
     ·“增长引擎”理论第14-15页
     ·产业内贸易理论第15-16页
   ·对外贸易推动经济增长的机制和路径第16-17页
     ·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第16页
     ·进口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第16-17页
     ·进出口共同作用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第17页
   ·我国食品对外贸易对食品工业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和路径第17-19页
   ·实证研究方法概述第19-20页
     ·利用总量生产函数分析第19页
     ·利用国民经济支出法核算恒等式计算第19-20页
     ·利用多元Granger 因果检验分析第20页
   ·主要实证模型述评第20-24页
     ·出口扩展型总量生产函数第20-21页
     ·外部经济效益模型第21-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当前我国食品对外贸易与食品工业经济增长的现状第25-42页
   ·我国食品对外贸易发展概况第25-33页
     ·总量规模分析第25-27页
     ·贸易结构分析第27-29页
     ·世界食品贸易和我国食品贸易结构变化第29-33页
   ·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分析第33-39页
     ·总量分析第33-34页
     ·食品工业与农业的比较第34页
     ·食品工业行业结构分析第34-37页
     ·食品工业企业结构分析第37页
     ·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投入和产出率分析第37-39页
   ·加入WTO 后我国食品出口贸易和食品工业所面临严峻挑战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食品对外贸易对我国食品工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第42-58页
   ·计量方法与模型介绍第42-44页
     ·ADF 检验(Augment Dickey-Fuller test)第42页
     ·协整检验(Cointegration Test)第42-43页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 casualty test)第43-44页
     ·误差修正模型(ECM: Error Correction Model)第44页
   ·我国食品对外贸易对我国食品工业经济增长影响——协整模型第44-49页
     ·数据及测算第45-48页
     ·结论第48-49页
   ·食品进、出口部门对食品工业其他部门的外部经济效益——费德模型第49-51页
     ·模型指标和样本数据的选择第49页
     ·考察食品工业出口部门的全部作用第49-50页
     ·考察食品工业出口部门对非出口部门的外部经济效益第50页
     ·进一步的结论和建议第50-51页
   ·加入WTO 后我国食品对外贸易对食品工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基于Panel Data 模型第51-56页
     ·Panel Data 模型的类型及识别第52-53页
     ·模型的选择第53-54页
     ·模型的建立和分析第54-56页
     ·相关建议第56页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第58-62页
   ·主要结论第58-59页
   ·相关建议第59-62页
     ·政府层面第59-60页
     ·食品企业层面第60-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附录A 历年我国食品对外贸易数据(1980-2006 年)第67-70页
附录B 费德模型数据(1992-2006 年)第70-71页
附录C 面板数据模型(2002-2006 年)第71-72页
附录C 面板数据模型(2002-2006 年)第72-73页
附录D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乳品进口贸易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