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犯罪案件“行刑衔接”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行政与司法职能衔接问题的提出 | 第11-16页 |
第一节 经济犯罪案件以罚代刑的表现及危害性 | 第11-13页 |
第二节 “行刑衔接”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经济犯罪案件“行刑衔接”的必要性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经济犯罪案件“行刑衔接”主要障碍成因分析 | 第16-19页 |
一、涉刑案件移送程序立法不明确问题 | 第16页 |
二、执法部门利益驱使导致执法行为取向不良问题 | 第16-17页 |
三、部分行政人员专业学养不同影响执法质量问题 | 第17页 |
四、行政证据向刑事证据转换规则缺位问题 | 第17-19页 |
第三章 现行行政处罚活动监督体系评析 | 第19-24页 |
一、行政机关内部监督 | 第19-20页 |
二、行政机关外部监督 | 第20-24页 |
第四章 经济犯罪案件“行刑衔接”合理性研究 | 第24-40页 |
第一节 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部门监督地位的合理性 | 第24-28页 |
一、关于检察监督地位 | 第24-27页 |
二、关于检察机关诉讼外监督的合理性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检察机关对行政处罚活动监督的合理性 | 第28-32页 |
一、加强检察机关对行政处罚活动监督的必要性 | 第28-31页 |
二、加强检察机关对行政处罚的监督的合理性 | 第31-32页 |
第三节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主体改革路径选择理论 | 第32-36页 |
一、“一体制”与“分体制”内涵 | 第32-33页 |
二、主张“一体制”的理由 | 第33-34页 |
三、主张“分体制”的理由 | 第34-36页 |
第四节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证据衔接理论 | 第36-40页 |
一、证据转化的肯定说 | 第37页 |
二、证据转化的否定说 | 第37页 |
三、证据转化的分类肯定说 | 第37-38页 |
四、主张证据转化的理由 | 第38-40页 |
第五章 经济犯罪案件“行刑衔接”的对策 | 第40-50页 |
第一节 案件移送环节的立法完善 | 第40-41页 |
一、立法上完善衔接环节的程序法规 | 第40页 |
二、正视行政执法证据向刑事证据的转化问题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强化检察机关对行政处罚活动的监督 | 第41-44页 |
一、发现机制的建立 | 第41-42页 |
二、审查机制的建立 | 第42-43页 |
三、处理机制的建立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加强检察机关同行政执法机关的配合 | 第44-48页 |
一、强化检察机关同行政执法部门的密切配合 | 第44-45页 |
二、强化检察机关同行政执法部门配合的具体措施 | 第45-48页 |
第四节 其他配套完善措施 | 第48-50页 |
一、加强人员培训及执法观念转变 | 第48-49页 |
二、加强其他渠道的监督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