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抗攻击测试的攻击语言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文章结构安排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攻击语言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现有攻击语言的分类 | 第12-13页 |
·抗攻击测试对攻击语言的要求 | 第13-15页 |
·典型的漏洞利用语言 | 第15-17页 |
·NASL语言 | 第15-16页 |
·CASL语言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原子攻击研究 | 第18-45页 |
·原子攻击相关概念 | 第18-20页 |
·原子攻击 | 第18-19页 |
·原子攻击间的关系 | 第19-20页 |
·原子攻击序列 | 第20页 |
·原子攻击提取方法 | 第20-24页 |
·基于样本分析的原子攻击提取 | 第20-22页 |
·攻击样本选择方法 | 第22页 |
·样本中的原子攻击提取 | 第22-24页 |
·典型攻击的原子攻击提取 | 第24页 |
·DoS原子攻击 | 第24-31页 |
·DoS攻击概述 | 第24-25页 |
·DoS原子攻击提取 | 第25-29页 |
·攻击样本的选择 | 第25页 |
·DoS原子攻击的提取原则 | 第25-26页 |
·样本分析过程示例 | 第26-27页 |
·样本分析结果 | 第27-29页 |
·DoS原子攻击详述 | 第29-30页 |
·DoS攻击构造实例 | 第30-31页 |
·缓冲区溢出原子攻击 | 第31-42页 |
·缓冲区溢出攻击概述 | 第31-32页 |
·缓冲区溢出原子攻击提取 | 第32-38页 |
·研究样本的选择 | 第32页 |
·缓冲区溢出原子攻击的提取原则 | 第32-34页 |
·样本分析过程示例 | 第34-36页 |
·样本分析结果 | 第36-38页 |
·ShellCode收集与分类 | 第38页 |
·缓冲区溢出原子攻击列表 | 第38-41页 |
·缓冲区溢出攻击构造实例 | 第41-42页 |
·通用的原子攻击 | 第42-43页 |
·原子攻击的分析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AASL攻击语言设计 | 第45-62页 |
·AASL语言设计基础 | 第45-46页 |
·AASL语言的组成结构 | 第46-47页 |
·AASL领域无关语法 | 第47-52页 |
·标识符 | 第47页 |
·数据类型 | 第47-48页 |
·运算符 | 第48-50页 |
·变量 | 第50-51页 |
·函数 | 第51页 |
·语句 | 第51-52页 |
·AASL领域相关部分 | 第52-59页 |
·攻击行为描述 | 第52-53页 |
·攻击探测 | 第53-54页 |
·攻击数据构造 | 第54页 |
·数据包构造 | 第54-56页 |
·套接字构造 | 第56页 |
·数据收发 | 第56-57页 |
·分布式控制 | 第57页 |
·ShellCode构造 | 第57-58页 |
·攻击工具调用 | 第58页 |
·AASL语言元素与原子攻击的对照关系 | 第58-59页 |
·AASL语法的BNF范式 | 第59-60页 |
·AASL语言攻击能力分析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AASL解释器的实现 | 第62-75页 |
·AASL解释器的功能与结构 | 第62页 |
·词法分析 | 第62-65页 |
·正则表达式和有穷状态自动机 | 第63-64页 |
·使用Flex生成AASL的词法分析器 | 第64-65页 |
·语法分析 | 第65-70页 |
·语法分析与上下文无关文法 | 第65-66页 |
·使用Bison生成AASL的语法分析器 | 第66-70页 |
·语义执行 | 第70-74页 |
·主要数据结构 | 第70页 |
·语义执行过程 | 第70-73页 |
·原子攻击的实现 | 第73页 |
·原子攻击的扩展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AASL攻击脚本实例 | 第75-81页 |
·AASL语言的编写及其开发环境 | 第75-76页 |
·脚本实例与分析 | 第76-79页 |
·SYNFlood攻击脚本 | 第76-78页 |
·IIS SSL溢出攻击脚本 | 第78-79页 |
·AASL语言的特点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主要工作总结 | 第81-82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附录 | 第85-89页 |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