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第二章 IPv4/IPv6过渡技术综述 | 第13-27页 |
·IPv4/IPv6过渡概述 | 第13-14页 |
·过渡的基本原则 | 第13页 |
·过渡解决的问题 | 第13-14页 |
·IPv4/IPv6过渡技术分类和比较 | 第14-24页 |
·双栈技术 | 第14-15页 |
·隧道技术 | 第15-20页 |
·翻译技术 | 第20-24页 |
·IPv4/IPv6过渡技术在转换网关中的应用分析 | 第24-26页 |
·适应性分析 | 第24-25页 |
·安全性分析 | 第25-26页 |
·解决对策 | 第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基于 Netfilter框架的 IPv4/IPv6转换网关总体设计 | 第27-37页 |
·设计目标 | 第27页 |
·转换网关应用场景分析 | 第27-29页 |
·应用场景选择的前提 | 第27-28页 |
·转换网关的应用场景 | 第28-29页 |
·集成过渡技术的选择 | 第29页 |
·基于 Netfilter框架的转换网关总体设计 | 第29-35页 |
·设计思路 | 第29-31页 |
·总体结构 | 第31-32页 |
·数据包处理过程 | 第32-35页 |
·关键问题 | 第35-36页 |
·多种过渡技术的协同工作问题 | 第35页 |
·NAT-PT和 IPSec协议的兼容性问题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过渡技术协同工作机制 | 第37-46页 |
·概述 | 第37页 |
·转换网关处理的数据包分析 | 第37-38页 |
·过渡技术协同工作机制 | 第38-40页 |
·特征分析 | 第38-39页 |
·过渡技术协同工作机制 | 第39-40页 |
·基于特征分析的协同调度算法 | 第40-42页 |
·设计思想 | 第40页 |
·算法设计 | 第40-42页 |
·数据包调度流程 | 第42-45页 |
·IPv4数据包调度流程 | 第42-43页 |
·IPv6数据包调度流程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NAT-PT和 IPSec协议兼容性研究 | 第46-55页 |
·概述 | 第46页 |
·NAT-PT和 IPSec协议的兼容性问题 | 第46-48页 |
·NAT-PT和 AH协议的兼容性问题 | 第47页 |
·NAT-PT和 ESP协议的兼容性问题 | 第47页 |
·NAT-PT和 IKE协议的兼容性问题 | 第47-48页 |
·现有解决方案分析 | 第48-50页 |
·NAT和IPSec协议兼容解决方案 | 第48页 |
·现有 NAT-PT和 IPSec协议兼容解决方案 | 第48-50页 |
·增强 NAT-PT和 IPSec兼容解决方案 | 第50-54页 |
·IKE协议改进 | 第50-52页 |
·分段 IPsec保护建立全过程 | 第52-53页 |
·安全性分析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兼容 IPSec的 NAT-PT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 第55-69页 |
·概述 | 第55页 |
·NAT-PT组成结构 | 第55-56页 |
·地址映射表 | 第56-58页 |
·数据结构 | 第57页 |
·处理函数 | 第57-58页 |
·协议翻译模块 | 第58-64页 |
·协议翻译规则 | 第58-61页 |
·协议翻译流程 | 第61-64页 |
·IKE报文处理模块 | 第64-65页 |
·实验测试 | 第65-68页 |
·测试环境 | 第65页 |
·环境配置 | 第65-67页 |
·测试内容及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69-71页 |
·主要工作总结 | 第69-70页 |
·后续工作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