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东山钨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预测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4页 |
·论文选题的科学意义 | 第8页 |
·东山钨矿地质研究工作进展 | 第8-10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8页 |
·前人地质工作评述 | 第8-10页 |
·论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0-14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第10-11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 第11-12页 |
·主要成果与认识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地质条件 | 第14-26页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4-16页 |
·区域地层 | 第14页 |
·区域构造 | 第14-15页 |
·区域构造演化 | 第15页 |
·区域岩浆活动 | 第15-16页 |
·矿区地质构造分析 | 第16-23页 |
·矿区主要构造形迹 | 第16-18页 |
·构造演化与构造应力场分析 | 第18-20页 |
·矿床和矿体定位的构造条件 | 第20-21页 |
·矿体形态与构造作用方式的关系 | 第21-22页 |
·关于F_(405)断层 | 第22-23页 |
·矿区地层岩性条件分析 | 第23-24页 |
·矿区地层 | 第23页 |
·地层岩性条件分析 | 第23-24页 |
·岩浆岩条件分析 | 第24-26页 |
·岩体的一般特征 | 第24页 |
·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及化学特征 | 第24-25页 |
·矿区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矿床地质与矿床成因 | 第26-38页 |
·赋矿地层 | 第26页 |
·控矿构造 | 第26-29页 |
·接触带 | 第26-27页 |
·古岩溶 | 第27-29页 |
·岩浆侵入产生的断裂构造 | 第29页 |
·矿体地质特征 | 第29-33页 |
·矿体的外部形态特征 | 第29-30页 |
·矿体内部结构特征 | 第30-33页 |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 第33-38页 |
·矿化形式 | 第33页 |
·围岩蚀变 | 第33页 |
·成矿物质来源 | 第33-34页 |
·成矿物化条件 | 第34页 |
·成矿阶段划分 | 第34-35页 |
·矿床成因 | 第35-36页 |
·成矿模式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 | 第38-44页 |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第38-39页 |
·矿床成矿元素分布特征 | 第38页 |
·元素迁移规律 | 第38-39页 |
·控矿因素分析 | 第39-41页 |
·地层与成矿的关系 | 第39-40页 |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 第40-41页 |
·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 | 第41页 |
·关于找矿标志 | 第41-42页 |
·矿化富集规律 | 第42-44页 |
第五章 物探与化探 | 第44-48页 |
·物探 | 第44-46页 |
·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 第44页 |
·激电测深资料的解释 | 第44-46页 |
·化探 | 第46-48页 |
·样品采集 | 第46-47页 |
·化学样品测试结果解释 | 第47-48页 |
第六章 成矿预测 | 第48-54页 |
·找矿前景分析 | 第48-50页 |
·生产区南部找矿前景 | 第48-50页 |
·外接触带外侧找矿前景 | 第50页 |
·矿区深部找矿前景 | 第50页 |
·成矿预测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第50-51页 |
·成矿预测 | 第51-53页 |
·矿区南段230米中段地探设计简要说明 | 第53-54页 |
·勘探手段的选择 | 第53页 |
·坑探工程设计 | 第53页 |
·简要说明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