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关中平原的渭水河道变迁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研究现状评述 | 第10-13页 |
四、研究对象和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关中平原渭水的自然地理概况 | 第15-30页 |
第一节 现代渭水的概况 | 第15-17页 |
一、地理位置 | 第15页 |
二、水系特征 | 第15-16页 |
三、水沙特性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关中平原的自然地理背景 | 第17-21页 |
一、大地构造轮廓 | 第17页 |
二、地貌结构 | 第17-21页 |
第三节 先秦时期的渭水河道状况 | 第21-30页 |
一、渭水中游 | 第22-26页 |
二、渭水下游 | 第26-30页 |
第二章 秦至北周时期渭水河道的状况 | 第30-42页 |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渭水河道 | 第30-35页 |
一、渭水中游 | 第30-32页 |
二、渭水下游 | 第32-34页 |
三、河口段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水经注》时期的渭水河道 | 第35-42页 |
一、渭水中游 | 第35-38页 |
二、渭水下游 | 第38-39页 |
三、河口段 | 第39-42页 |
第三章 隋唐五代时期渭水河道的变迁 | 第42-53页 |
第一节 渭水中游 | 第42-44页 |
第二节 渭水下游 | 第44-49页 |
一、咸阳临潼段 | 第44-48页 |
二、渭南段 | 第48-49页 |
第三节 二华河口段 | 第49-53页 |
第四章 宋金元明时期渭水河道的变迁 | 第53-66页 |
第一节 渭水中游 | 第53-58页 |
一、宝鸡扶风段 | 第53-54页 |
二、周至咸阳段 | 第54-58页 |
第二节 渭水下游 | 第58-62页 |
一、咸阳临潼段 | 第58-61页 |
二、渭南段 | 第61-62页 |
第三节 二华河口段 | 第62-66页 |
第五章 清代渭水河道的变迁 | 第66-82页 |
第一节 渭水中游 | 第66-72页 |
一、宝鸡扶风段 | 第66-68页 |
二、周至咸阳段 | 第68-72页 |
第二节 渭水下游 | 第72-78页 |
一、咸阳临潼段 | 第72-75页 |
二、渭南段 | 第75-78页 |
第三节 二华河口段 | 第78-82页 |
一、二华地区 | 第78-80页 |
二、河口段 | 第80-82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82-86页 |
一、历史时期关中平原渭水河道变迁的特点 | 第82-84页 |
二、河道变迁的影响因素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