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1 引言 | 第13-15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5-26页 |
| ·高校体育本科生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概念与研究范畴 | 第15-17页 |
|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 第15页 |
| ·高校体育本科生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 ·高校体育本科生理论课的研究 | 第16-17页 |
| ·国外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 ·国外研究性学习的“教”与“学”理论 | 第18-19页 |
| ·国外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模式 | 第19-20页 |
| ·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 ·传统“教”与“学”思想的推进 | 第20-21页 |
| ·我国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模式 | 第21-22页 |
|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 ·哲学理论 | 第22页 |
| ·教育学理论 | 第22-23页 |
| ·心理学理论 | 第23-24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4-26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26-32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26页 |
| ·专家访谈法 | 第26-27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27-31页 |
| ·调查对象 | 第27-29页 |
| ·调查步骤与时间安排 | 第29页 |
| ·调查工具与调查内容 | 第29-30页 |
| ·问卷的信度及效度检验 | 第30-31页 |
| ·个案研究法 | 第31页 |
| ·逻辑分析法 | 第31页 |
| ·数理统计法 | 第31-32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2-57页 |
| ·高校体育本科生理论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时代意义 | 第32页 |
| ·高校体育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调查现状及结果分析 | 第32-46页 |
| ·高校体育本科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现状 | 第32-33页 |
| ·高校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态度 | 第33-35页 |
| ·高校体育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现状及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 ·高校体育教师采取的主、客观评价现状及结果分析 | 第37-41页 |
| ·高校体育本科生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影响情况分析 | 第41-44页 |
| ·高校体育本科生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对策情况分析 | 第44-46页 |
| ·小结 | 第46页 |
| ·个案调查现状及结果分析 | 第46-57页 |
| ·个案研究中师生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态度 | 第47-48页 |
| ·个案研究中教学方法的现状及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 ·个案研究中研究性学习的主、客观评价现状及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 ·个案研究中体育教师与本科生研究性学习的影响情况分析 | 第53-54页 |
| ·个案研究中体育教师与本科生研究性学习的对策情况分析 | 第54-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5 讨论 | 第57-70页 |
| ·高校体育本科生理论课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 第57-59页 |
| ·高校体育本科生理论课研究性学习价值定位模糊性 | 第57页 |
| ·高校体育本科生理论课研究性学习主体认识矛盾性 | 第57-58页 |
| ·高校体育本科生理论课研究性学习实施层次、范围的单一性 | 第58页 |
| ·高校体育本科生理论课研究性学习实施系统形式化 | 第58-59页 |
| ·高校体育本科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9-63页 |
| ·高校体育本科阶段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能力不足 | 第59-61页 |
| ·高校体育本科生认知水平、能力有待开发与培育 | 第61-62页 |
| ·高校体育本科生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系统有待完善 | 第62-63页 |
| ·高校体育本科生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对策分析 | 第63-65页 |
| ·立法管理的规范化 | 第63页 |
| ·学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 | 第63-64页 |
| ·加强研究性学习的硬件建设 | 第64页 |
| ·高校体育本科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教与学”的对策分析 | 第64-65页 |
| ·高校体育本科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探讨 | 第65-70页 |
| ·高校体育本科生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知识观 | 第65-67页 |
| ·高校体育本科生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观 | 第67-68页 |
| ·高校体育本科生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运用与获得 | 第68-70页 |
| 6 结论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附录 | 第76-85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