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缩写词及其英汉对照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27页 |
1 立题依据 | 第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生物钟节律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拟南芥中调控开花的机理研究 | 第13-27页 |
·光信号感受和输入途径 | 第14-17页 |
·拟南芥的生物钟系统 | 第17-25页 |
·光信号输出途径 | 第25-2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7-42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7-28页 |
·植物材料 | 第27页 |
·菌株材料及载体 | 第27页 |
·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27页 |
·常用溶液的配制 | 第27-28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8-42页 |
·大豆基因 GmLCL1、GmLCL2 和 GmTOC1 的克隆 | 第28-34页 |
·核酸的提取 | 第28-29页 |
·反转录反应 | 第29-30页 |
·PCR 反应 | 第30-31页 |
·DNA 片段回收纯化 | 第31-32页 |
·连接反应 | 第32-33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 | 第33-34页 |
·使用 Gateway 技术系统构建载体 | 第34-35页 |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 | 第35-37页 |
·拟南芥的种植及转化 | 第37-38页 |
·大豆 GmLCL1、 GmLCL2 和 GmTOC1 基因和蛋白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8-39页 |
·GmLCL1 、GmLCL2 和 GmTOC1 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分析 | 第38页 |
·GmLCL1、 GmLCL2 和 GmTOC1 基因编码蛋白质进化分析 | 第38-39页 |
·GmLCL1、 GmLCL2 和 GmTOC1 基因在大豆植株中 RNA 表达模式的 研究 | 第39-40页 |
·蛋白的诱导、纯化和抗血清的检测 | 第40-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68页 |
1 大豆 GmLCL1、 GmLCL2 和 GmTOC1 基因 cDNA 的克隆 | 第42-45页 |
·大豆叶片总RNA 的提取鉴定 | 第42页 |
·大豆 GmLCL1 、GmLCL2 和 GmTOC1 基因的 RT-PCR 扩增 | 第42-45页 |
2 GmLCL1 、GmLCL2 和 GmTOC1 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5-49页 |
·GmLCL1 、GmLCL2 和 GmTOC1 基因的氨基酸 BLAST 分析 | 第45-47页 |
·GmLCL1 、GmLCL2 和 GmTOC1 基因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第47-49页 |
·GmLCL1、GmLCL2 和 GmTOC1 蛋白三级结构的预测 | 第49页 |
3 Gateway 技术系统构建载体 | 第49-54页 |
4 拟南芥转化后代的表型分析 | 第54-59页 |
·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 | 第54页 |
·T1 代转基因拟南芥的 PCR 鉴定 | 第54-56页 |
·T1 代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分析 | 第56-59页 |
5 GmLCL1、 GmLCL2 和 GmTOC1 基因在大豆植株中发育阶段 表达模式的研究 | 第59页 |
6 GmLCL1、 GmLCL2 和 GmTOC1 基因在大豆植株中生物钟表 达模式的研究 | 第59-62页 |
7 抗血清的制备与检测 | 第62-68页 |
·抗体特异性 DNA 片段的克隆 | 第62-64页 |
·蛋白的诱导 | 第64-65页 |
·蛋白的纯化 | 第65-68页 |
讨论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导师组意见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