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天津市北辰区发展模式与产业结构调整趋向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页
     ·研究的目的第11页
     ·研究的意义第11页
   ·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第11-12页
   ·研究方法第12-14页
   ·研究框架第14-15页
第二章 大城市边缘区发展模式及产业结构优化理论研究第15-39页
   ·城市边缘区相关研究第15-23页
     ·城市边缘区内涵第15页
     ·大城市边缘区的功能第15-16页
     ·城市边缘区经济发展的动力第16-18页
     ·国内大城市边缘区开发的主要模式第18-19页
     ·城市边缘区与中心区的关系第19-22页
     ·大城市边缘区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2-23页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第23-33页
     ·主导产业的选择第23-25页
     ·产业结构合理化第25-28页
     ·产业结构高级化第28-30页
     ·产业结构优化的途径第30-33页
   ·产业布局理论第33-39页
     ·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及其发展过程第33-35页
     ·产业布局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第35-36页
     ·产业聚集理论第36-39页
第三章 大城市边缘区案例比较第39-51页
   ·北京城市边缘区发展概况第39-42页
     ·亦庄新城——北京主城居住生活轴线的延伸第39-40页
     ·通州新城产业研究——主城产业沿京津塘产业发展轴外溢第40-42页
     ·新城规划的几大亮点第42页
   ·上海城市边缘区发展概况第42-43页
   ·南京市江宁区“园区带镇”开发模式第43-46页
     ·“园区带镇模式”的提出第44页
     ·“园区带镇模式”的保障机制第44-45页
     ·“园区带镇模式”的作用第45-46页
   ·苏州市吴江东部临沪地区小城镇整合发展模式第46-49页
     ·区域发展主要问题第46-47页
     ·整合发展模式的提出第47-49页
   ·案例研究的启示第49-51页
     ·边缘区发展的挑战和机遇第49页
     ·对边缘区发展的启示第49-51页
第四章 北辰区发展条件剖析及发展模式定位第51-72页
   ·内部条件的优势与劣势第51-56页
     ·交通条件有待整合第51-52页
     ·资源条件喜忧参半第52-54页
     ·半城市化现象明显第54页
     ·高增长低发展初现第54页
     ·人口结构特征明显第54-56页
   ·外部环境的机遇与挑战第56-69页
     ·国家发展战略格局演进第56页
     ·京津塘协同发展的趋势第56-60页
     ·天津市发展格局的转变第60-69页
   ·发展模式选择第69-72页
     ·建设紧凑型城区第69-70页
     ·分片区、成组团跳跃式发展第70-71页
     ·以园带镇、以业带城第71-72页
第五章 北辰区产业结构调整趋向第72-105页
   ·北辰区经济发展轨迹第72-85页
     ·宏观经济轨迹第72-77页
     ·经济外向化程度第77-79页
     ·经济发展阶段评价第79-81页
     ·各产业发展状况第81-85页
   ·北辰区产业发展定位第85-89页
     ·天津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第86页
     ·产业发展预期目标第86-89页
   ·北辰区主导产业调整方向第89-96页
     ·主导产业选择基础分析第89-95页
     ·主导产业定位第95-96页
   ·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第96-105页
     ·第一产业第96-98页
     ·第二产业第98-100页
     ·第三产业第100-102页
     ·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措施第102-105页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第105-112页
   ·研究结论第105-110页
     ·大城市边缘区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第105-106页
     ·国内大城市边缘区发展的经验总结第106-107页
     ·通过SWOT分析,研究北辰发展定位和发展模式第107页
     ·定性定量分析北辰区经济发展的规律第107-108页
     ·合理选择主导产业的基础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第108-110页
   ·论文的不足以及下一步工作的方向第110-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4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14-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TOD新城研究
下一篇:城市工业用地重组中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以天津塘沽工业区重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