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论文

轨道交通站点核心区域的城市外部空间特征--上海明珠线和柏林Stadtbahn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研究的缘起第8-9页
     ·轨道交通站点区域“活动集聚”的差异第8页
     ·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城市空间的关联第8-9页
   ·研究目的第9页
   ·现实意义第9-10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研究对象第11-14页
     ·对象概况第12-13页
     ·对象可比性第13页
     ·对象范围第13-14页
   ·研究的展开第14-17页
     ·论文框架第14-15页
     ·研究方法第15-17页
第二章 轨道交通站点与核心区域的城市外部空间第17-32页
   ·轨道交通站点核心区域的范围界定第17-20页
     ·依据步行半径划分第17-18页
     ·依据土地使用特征划分第18-20页
     ·核心区域的内圈与外圈第20页
   ·城市外部空间第20-26页
     ·城市外部空间的基本属性第20-21页
     ·城市外部空间的结构特征第21-23页
     ·城市外部空间的元素特征第23-24页
     ·城市外部空间的人及其活动第24-26页
   ·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可及性第26-32页
     ·轨道交通站点与街区的关系第27-28页
     ·轨道交通站点的出入口型制第28页
     ·站点区域的主干、次干与支路第28-32页
第三章 明珠线与Stadtbahn典型站点核心区域的城市外部空间调研第32-38页
   ·明珠线与stadtbahn的轨道交通站点第32-34页
     ·轨道交通站点的分类第32-34页
     ·典型站点的选取第34页
   ·典型站点核心区域的城市外部空间第34-38页
     ·明珠线典型站点核心区域的城市外部空间第34-36页
     ·Stadtbahn典型站点核心区域的城市外部空间第36-38页
第四章 明珠线与Stadtbahn站点核心区域的城市外部空间比较第38-74页
   ·活动的分布特征第38-40页
     ·明珠线—线性沿伸第38-39页
     ·Stadthahn—局部集中第39页
     ·“差异性”的两个层面第39-40页
   ·活动与场所特征第40-46页
     ·明珠线的典型空间节点第40-42页
     ·Stadtbahn的典型空间节点第42-44页
     ·场所品质与活动第44-46页
   ·活动与可及性特征第46-55页
     ·明珠线—停留性活动分布与空间可及性相关性强第46-47页
     ·Stadtbahn—停留性活动分布与空间可及性相关性弱第47页
     ·通行量与活动第47-55页
   ·活动与领域特征第55-66页
     ·明珠线—有形的领域边界第55-58页
     ·Stadtbahn—无形的领域边界第58-61页
     ·领域的界定与活动第61-66页
   ·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的融合第66-74页
     ·轨道交通站点核心区域的“事件”及其解读第66-68页
     ·原有城市空间的“抵抗力”第68-74页
第五章 上海与柏林城市外部空间的结构差异第74-81页
   ·城市外部空间的基本结构单位—上海的“路”与柏林的“区”第74-75页
     ·“路”、“区”的基本构成第74页
     ·“路”、“区”与人的运动第74-75页
     ·“路”、“区”与领域第75页
   ·“路”和“区”的形成第75-81页
     ·城市文化的影响第76-79页
     ·经济体制的影响第79页
     ·发展阶段的影响第79-81页
附录Ⅰ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图片索引第86-88页
裹格索引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体育场与城市空间研究--以2006年德国世界杯体育场为例
下一篇:城市滨水空间要素整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