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砷的概述 | 第10-11页 |
·砷的毒性 | 第10页 |
·砷的代谢过程 | 第10-11页 |
·砷形态分析中的样品前处理 | 第11-13页 |
·水中的砷 | 第11页 |
·空气中的砷 | 第11-12页 |
·植物中的砷 | 第12页 |
·生物组织中的砷 | 第12页 |
·土壤及其沉积物中的砷 | 第12-13页 |
·砷形态的分离富集手段 | 第13-15页 |
·气相色谱 | 第13页 |
·高效液相色谱 | 第13-14页 |
·毛细管电泳 | 第14-15页 |
·检测方法 | 第15-16页 |
·原子吸收与原子发射 | 第15-16页 |
·原子荧光 | 第16页 |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 | 第16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基于水质样品中砷的形态 | 第19-27页 |
·引言 | 第19页 |
·实验部分 | 第19-20页 |
·试剂 | 第19-20页 |
·仪器 | 第20页 |
·实验原理 | 第20页 |
·样品的预处理 | 第20-2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1-25页 |
·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 第21-22页 |
·氢化物发生条件的选择 | 第22页 |
·其它条件的选择 | 第22-23页 |
·标准曲线检出限以及精密度 | 第23-24页 |
·样品的测定结果 | 第24-25页 |
·加标回收实验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分析沉积物中砷的形态 | 第27-37页 |
·引言 | 第27页 |
·实验部分 | 第27-28页 |
·试剂 | 第27页 |
·仪器 | 第27-28页 |
·样品采集 | 第28页 |
·样品总砷的提取 | 第28页 |
·样品中砷形态的提取 | 第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6页 |
·提取液的优化 | 第29-30页 |
·超声提取实验的优化 | 第30-31页 |
·微波提取实验的优化 | 第31页 |
·As(Ⅲ)在土壤及沉积物中的稳定性实验 | 第31-32页 |
·标准曲线检出限以及精密度 | 第32-33页 |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33-35页 |
·样品加标回收实验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分析水产品中砷的形态 | 第37-47页 |
·引言 | 第37页 |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试剂 | 第37页 |
·仪器 | 第37-38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38页 |
·样品总砷的提取 | 第38页 |
·样品中砷形态的提取 | 第38-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5页 |
·提取剂的选择 | 第39页 |
·提取剂浓度的选择 | 第39-40页 |
·萃取温度的选择 | 第40-41页 |
·净化方式的选择 | 第41页 |
·其它条件的选择 | 第41页 |
·标准曲线方程检测限以及精密度 | 第41-42页 |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42-44页 |
·样品的加标回收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附录: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