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8页 |
1. 理论意义 | 第8页 |
2. 现实意义 | 第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学术类书籍 | 第9页 |
2.图片参考类 | 第9-10页 |
3.杂谈散文类书籍 | 第10页 |
4.史志类书籍 | 第10页 |
5.论文 | 第10页 |
三、述语界定 | 第10-12页 |
1. 晚清 | 第10-11页 |
2. 民初 | 第11页 |
3. 江南 | 第11页 |
4. 传统女装 | 第11页 |
5. 面料纹样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历史背景与传统女装面料发展的关系 | 第12-19页 |
一、政治因素 | 第12-13页 |
二、文化因素 | 第13-16页 |
1、本土文化因素 | 第13-14页 |
2、外来文化因素 | 第14-16页 |
三、经济因素 | 第16-19页 |
1、纺织工艺的影响 | 第16-17页 |
2、染整工艺的影响 | 第17-19页 |
第三章 清末民初江南传统女装面料纹样的题材 | 第19-33页 |
一、晚清传统女装纹样的题材 | 第19-21页 |
1、晚清女装纹样题材的基本内容 | 第19-20页 |
2、晚清女装纹样不同题材的选择及应用 | 第20-21页 |
二、20 世纪10-20 年代传统女装纹样的题材 | 第21-23页 |
1、延续晚清纹样题材 | 第21-22页 |
2、在原基础上做谨慎改变 | 第22-23页 |
三、20 世纪20-30 年代传统女装纹样的题材 | 第23-27页 |
1、花卉纹样 | 第23-24页 |
2、抽象几何纹样 | 第24-26页 |
3、传统风格纹样 | 第26页 |
4、素面无纹样面料 | 第26-27页 |
四、20 世纪30-40 年代传统女装纹样的题材 | 第27-33页 |
1、花卉纹样 | 第27-29页 |
2、抽象几何纹样 | 第29-31页 |
3、传统风格纹样 | 第31-32页 |
4、素面无纹样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清末民初江南传统女装面料纹样的布局 | 第33-38页 |
一、晚清传统女装面料纹样的布局 | 第33-35页 |
1. 件料图案的布局 | 第33-35页 |
2、四方连续图案的布局 | 第35页 |
3、纹样的图底关系 | 第35页 |
二、20 世纪10-20 年代传统女装面料纹样的布局 | 第35-36页 |
三、20 世纪20-30 年代传统女装面料纹样的布局 | 第36-37页 |
1、刺绣纹样的布局 | 第36页 |
2、中型花卉纹样的布局 | 第36页 |
3、件料纹样布局 | 第36页 |
4、其它纹样布局 | 第36-37页 |
四、20 世纪30-40 年代传统女装面料纹样布局 | 第37-38页 |
第五章 清末民初江南传统女装面料纹样色彩 | 第38-48页 |
一、晚清女装面料色彩 | 第38-42页 |
1、表布色彩 | 第38-39页 |
2、绣线色彩 | 第39-41页 |
3、滚边色彩 | 第41页 |
4、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当时女装色彩 | 第41-42页 |
二、20 世纪10-20 年代传统女装面料色彩 | 第42-43页 |
1、表布色彩(包括绣线色彩) | 第42页 |
2、滚边色彩 | 第42-43页 |
三、20 世纪 20-30 年代传统女装面料的色彩 | 第43-46页 |
1、表布色彩(包括绣线色彩) | 第43-44页 |
2、滚边色彩 | 第44-46页 |
四、20 世纪30-40 年代传统女装面料色彩 | 第46-48页 |
1、表布色彩 | 第46-47页 |
2、滚边色彩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图片来源 | 第52-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本人论文发表情况 | 第54-55页 |
附录一:清末民初传统女装面料纹样色彩统计表 | 第55-70页 |
二、10-20 年代传统女装面料纹样色彩统计表 | 第59-62页 |
三、20-30 年代传统女装面料纹样色彩统计表 | 第62-67页 |
四、30-40 年代传统女装面料纹样色彩统计表 | 第67-70页 |
附录二 | 第70-74页 |
附录三 | 第74-76页 |
后记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