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和《脉经》文献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前言 | 第18-20页 |
1《脉经》一书性质的再认识 | 第20-33页 |
·从历史分析《脉经》性质 | 第20-25页 |
·秦汉—医经与经方的分立 | 第20-21页 |
·汉末—医经与经方的融合 | 第21-22页 |
·魏晋—以脉学为核心医学典籍的聚合 | 第22-25页 |
·社会背景 | 第22-23页 |
·脉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 | 第23-24页 |
·"类例相从"聚魏以前医学文献于一体 | 第24-25页 |
·从命名分析《脉经》性质 | 第25-27页 |
·从书目著录分析《脉经》性质 | 第27-28页 |
·从撰写原因分析《脉经》性质 | 第28页 |
·从编撰体例分析《脉经》性质 | 第28-30页 |
·从内容分析《脉经》性质 | 第30-33页 |
2 王叔和生平著述考 | 第33-60页 |
·王叔和生平考 | 第33-43页 |
·名熙,以字行 | 第33-35页 |
·生平 | 第35-41页 |
·叔和与仲宣同时,年长于皇甫谧 | 第36-37页 |
·叔和与卫汛同时,或师承于仲景 | 第37-38页 |
·叔和为魏太医令,卒葬湖北襄阳 | 第38-41页 |
·里籍 | 第41-43页 |
·对王叔和里籍的不同看法 | 第41页 |
·山西高平说 | 第41-42页 |
·山东高平说 | 第42-43页 |
·王叔和著述考 | 第43-60页 |
·王叔和与"仲景遗论" | 第43-55页 |
·《张仲景方》 | 第44-47页 |
·《张仲景辨伤寒》 | 第47-48页 |
·《金匮玉函经》 | 第48-50页 |
·《金匮玉函要略》与《金匮要略方》 | 第50-51页 |
·《张仲景疗妇人方》 | 第51-52页 |
·《张仲景评病要方》 | 第52-53页 |
·《张仲景脉经》 | 第53页 |
·《张仲景五藏荣卫论》 | 第53-54页 |
·《张仲景疗黄经》 | 第54页 |
·《口齿论》 | 第54-55页 |
·王叔和其他著述 | 第55-60页 |
·《脉经》 | 第55页 |
·《王叔和论病》 | 第55页 |
·《新集(书)病总要略》 | 第55-56页 |
·《脉诀》及《脉诀》类著作 | 第56-58页 |
·《孩子脉论》 | 第58-60页 |
3 《脉经》版本研究 | 第60-70页 |
·《脉经》的早期传本 | 第60页 |
·《脉经》的版本系统 | 第60-70页 |
·北宋刻本 | 第60页 |
·南宋刻本 | 第60-61页 |
·何大任本系统 | 第61-65页 |
·何本之影刻本: | 第61-64页 |
·何本之重刊本 | 第64-65页 |
·龙兴本系统 | 第65-68页 |
·毕玉本 | 第65页 |
·袁表本 | 第65-68页 |
·何本、龙本之比较 | 第68-70页 |
4 《脉经》引人引书考 | 第70-93页 |
·《脉经》引书形式 | 第70-71页 |
·《脉经》引书方式 | 第71页 |
·《脉经》称引方式 | 第71-72页 |
·《脉经》引人考 | 第72-81页 |
·岐伯 | 第72-73页 |
·华佗 | 第73-76页 |
·王氏 | 第76页 |
·阮氏 | 第76-77页 |
·傅氏 | 第77页 |
·戴氏 | 第77页 |
·吴氏 | 第77-78页 |
·葛氏 | 第78-79页 |
·吕氏 | 第79-80页 |
·张氏 | 第80-81页 |
·《脉经》引书考 | 第81-91页 |
·《脉经》引书存世医书考 | 第81-85页 |
·《素问》 | 第81-82页 |
·《针经》 | 第82页 |
·《难经》 | 第82-83页 |
·《伤寒杂病论》之《伤寒论》 | 第83-84页 |
·《伤寒杂病论》之《金匮要略》 | 第84-85页 |
·《脉经》引书亡佚医书考 | 第85-91页 |
·《脉法讚》 | 第85页 |
·《四时经》 | 第85-87页 |
·《张仲景论脉》 | 第87页 |
·《扁鹊阴阳脉法》、《扁鹊脉法》 | 第87-88页 |
·《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 | 第88-89页 |
·《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 | 第89-90页 |
·《手检图》 | 第90-91页 |
·引文的文献学价值 | 第91-93页 |
5 林亿校注《脉经》考 | 第93-102页 |
·林亿校注《脉经》的动因 | 第93页 |
·林亿校注《脉经》的方法 | 第93-100页 |
·博求众本、据经为断 | 第94-96页 |
·除去重复、补其脱漏 | 第96-99页 |
·改易篇第、注释经文 | 第99-100页 |
·林亿校注《脉经》的意义 | 第100-102页 |
6 结语 | 第102-10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04-109页 |
《脉经》何本与龙本之比较 | 第109-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
个人简历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