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若干问题探析--基于比较法的视野
内容摘要 | 第1-8页 |
第一章 对于单位犯罪立法的历史比较 | 第8-12页 |
一、国外的立法状况 | 第8-9页 |
二、我国关于单位犯罪的立法状况 | 第9-11页 |
三、结论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单位犯罪中的主体认定问题 | 第12-24页 |
一、从一则案例谈起 | 第12-13页 |
二、我国对单位犯罪主体的立法现状 | 第13-14页 |
三、对我国单位犯罪主体立法现状的批判反思 | 第14-24页 |
(一) 国家机关能否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 第14-19页 |
(二) 一人公司可否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 第19-20页 |
(三) 合伙企业可否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 第20-21页 |
(四) 私营企业可否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 第21-24页 |
第三章 单位犯罪中的责任与刑罚问题 | 第24-36页 |
一、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 第24-26页 |
二、国外关于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理论 | 第26-28页 |
(一) 美国 | 第26-27页 |
(二) 英国 | 第27页 |
(三) 日本 | 第27-28页 |
三、我国刑法理论中关于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研究 | 第28-30页 |
四、对单位犯罪的处罚 | 第30-36页 |
(一) 各国对单位犯罪处罚的原则 | 第30-33页 |
(二) 我国现行的处罚制度 | 第33-34页 |
(三) 我国单位犯罪刑事处罚的立法完善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单位犯罪的诉讼程序的问题 | 第36-39页 |
一、单位犯罪的管辖问题 | 第36页 |
二、单位犯罪中的诉讼代表人的确定问题 | 第36-37页 |
三、单位变更后的法律适用问题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