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概述 | 第9-14页 |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 | 第9页 |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 | 第9-11页 |
(一) “宽”的含义 | 第10页 |
(二) “严”的含义 | 第10页 |
(三) “宽”和“严”的关系 | 第10-11页 |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价值 | 第11-14页 |
(一) 正义的价值 | 第11-12页 |
(二) 人权的价值 | 第12页 |
(三) 秩序的价值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宽严相济”政策对刑事强制措施完善的意义和要求 | 第14-20页 |
一、刑事强制措施概述 | 第14-16页 |
(一) 刑事强制措施的概念和特征 | 第14-15页 |
(二) 我国法律对刑事强制措施的相关规定 | 第15-16页 |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于刑事强制措施完善的意义 | 第16-18页 |
(一)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有助于刑事诉讼程序的正当化 | 第16-17页 |
(二)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有助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刑事强制措施体系 | 第17页 |
(三)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有助于解决刑事强制措施现存的问题 | 第17-18页 |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刑事强制措施的要求 | 第18-20页 |
(一) 合法性要求 | 第18页 |
(二) 适当性要求 | 第18-19页 |
(三) 必要性要求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宽严相济”视野下对刑事强制措施的理性分析 | 第20-25页 |
一、我国现行刑事强制措施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冲突 | 第20-23页 |
(一) 过度适用逮捕措施 | 第20-21页 |
(二) 滥用拘留等措施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 第21-22页 |
(三) 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及委托的律师权利得不到保障 | 第22-23页 |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视角对刑事强制措施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3-25页 |
(一) 传统“重实体、轻程序”的诉讼观念根深蒂固 | 第23页 |
(二) 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意识不够 | 第23页 |
(三) “严打”政策的影响没有完全消失 | 第23-24页 |
(四) 我国刑事强制措施立法体系不健全 | 第24-25页 |
第四章 “宽严相济”视野下刑事强制措施的完善 | 第25-31页 |
一、完善刑事强制措施结构 | 第25-28页 |
(一) 完善取保候审 | 第25-26页 |
(二) 完善监视居住 | 第26页 |
(三) 完善拘留措施 | 第26-27页 |
(四) 完善逮捕措施 | 第27-28页 |
二、实行司法令状主义 | 第28-30页 |
(一) 司法令状的申请、签发和执行 | 第29页 |
(二) 被执行人不服有关强制措施的申诉 | 第29页 |
(三) 申请司法令状的例外 | 第29-30页 |
三、加强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的权利保障 | 第30-31页 |
(一) 强化侦查阶段律师权利 | 第30页 |
(二) 加强犯罪嫌疑人自我防御权利 | 第30页 |
(三) 增加侦查机关义务以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 | 第30-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