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钱减刑”现象的法社会学分析
摘要 | 第1-7页 |
第一章 引论 | 第7-12页 |
一、被害人学研究的发展 | 第7-8页 |
二、监禁的改造方式受质疑 | 第8页 |
三、儒家文化传统的熏陶 | 第8-9页 |
四、传统法律文化影响 | 第9-10页 |
五、社会语境、刑事政策和司法目标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法院视角下的“赔钱减刑” | 第12-18页 |
一、法院系统的内部力量 | 第12-14页 |
二、人民检察院抗诉、再审等监督措施的影响 | 第14-15页 |
三、行政机关的行政目标利益 | 第15-16页 |
四、社会舆论的干预 | 第16-18页 |
第三章 被害人视角下的“赔钱减刑” | 第18-26页 |
一、被害人及其家属的经济状况 | 第18-19页 |
二、被害人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 | 第19-20页 |
三、被害人及其家属是否具有妥协的性格 | 第20-22页 |
四、被害人的赔偿要求底线 | 第22-23页 |
五、调解的公正性和审判的不可预测性 | 第23-24页 |
六、诉讼的经济性和执行的效率性 | 第24-26页 |
第四章 被告人视角下的“赔钱减刑” | 第26-30页 |
一、争取酌定的量刑情节 | 第26-27页 |
二、被告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关系 | 第27-28页 |
三、赔偿底线和赔偿能力 | 第28-30页 |
结语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