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1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氯丙嗪的合成、毒性及代谢 | 第13-16页 |
·氯丙嗪的化学结构 | 第13页 |
·氯丙嗪的合成方法 | 第13-14页 |
·氯丙嗪的毒副作用及代谢 | 第14-16页 |
·氯丙嗪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定量与确证方法 | 第16-18页 |
·免疫学分析方法 | 第18-20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氯丙嗪完全抗原的制备与鉴定 | 第21-29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21-22页 |
·材料 | 第21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1-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付-克酰基化-碳二亚胺法合成完全抗原 | 第22-24页 |
·偶氮苯甲酸法合成完全抗原 | 第24-25页 |
·完全抗原的分析与鉴定 | 第25-27页 |
·完全抗原的紫外鉴定 | 第25-26页 |
·完全抗原的飞行质谱鉴定 | 第26-27页 |
·讨论 | 第27-29页 |
·氯丙嗪半抗原的设计 | 第27页 |
·氯丙嗪完全抗原的制备方法 | 第27-28页 |
·氯丙嗪完全抗原的鉴定方法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氯丙嗪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29-35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29-30页 |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9-30页 |
·方法 | 第30-31页 |
·动物免疫 | 第30页 |
·抗血清的分离纯化 | 第30-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5页 |
·两种免疫原得到抗体有效稀释度的比较 | 第31-32页 |
·抗体与氯丙嗪的亲和性实验 | 第32-33页 |
·多克隆抗体制备的影响因素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氯丙嗪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 ELISA 的建立 | 第35-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5-36页 |
·方法------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 ELISA 实验步骤 | 第36页 |
·氯丙嗪间接竞争 ELISA 检测法的初步建立 | 第36-38页 |
·优化包被抗原、抗体、酶标二抗的浓度 | 第36页 |
·特异性实验 | 第36-38页 |
·初步建立标准工作曲线及检测限的确定 | 第38页 |
·牛奶样品中氯丙嗪残留的测定 | 第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5页 |
·优化包被抗原、抗体、酶标二抗的浓度 | 第38-40页 |
·包被原的筛选 | 第38-40页 |
·方阵滴定法测定血清效价 | 第40页 |
·兔抗血清的特异性 | 第40-42页 |
·标准曲线的初步确立和检测限 | 第42-43页 |
·牛奶样品中氯丙嗪残留的测定 | 第43页 |
·抗体检测方面影响因素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历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