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IPv4/IPv6简介 | 第7-12页 |
·IPv4协议的局限性 | 第7-8页 |
·地址空间危机 | 第7页 |
·路由选择效率不 | 第7页 |
·缺乏服务质量保 | 第7-8页 |
·缺乏安全性 | 第8页 |
·IPv6简介 | 第8-10页 |
·巨大的地址空间 | 第8页 |
·高效的路由结构 | 第8-9页 |
·完善的服务质量 | 第9页 |
·良好的安全性 | 第9页 |
·组播技术 | 第9页 |
·任播技术 | 第9页 |
·地址自动配置 | 第9页 |
·支持良好的可移动性 | 第9-10页 |
·IPv6网络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第二章 IPv4/IPv6过渡技术 | 第12-15页 |
·双协议栈技术 | 第12页 |
·隧道技术 | 第12-13页 |
·SIIT | 第13页 |
·NAT-PT | 第13-15页 |
第三章 IPv4/IPv6网络管理技术的实现与分析 | 第15-41页 |
·IPv4/IPv6网络管理系统设计 | 第15页 |
·IPv4的ARP协议分析 | 第15-17页 |
·ARP协议的定义 | 第15-16页 |
·ARP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IPv6的邻居发现协议分析 | 第17-21页 |
·邻居发现协议的定义 | 第17页 |
·ICMPv6数据包 | 第17-19页 |
·邻居发现协议的安全缺陷分析 | 第19页 |
·邻居发现协议的各种攻击方式 | 第19-21页 |
·IPv4的ARP协议与IPv6的邻居发现协议比较 | 第21页 |
·IPv4/IPv6协议分析系统的实现 | 第21-26页 |
·协议分析系统的结构 | 第21-22页 |
·地址欺骗 | 第22页 |
·协议分析 | 第22-26页 |
·IPv4/IPv6互通性测试的实现 | 第26-39页 |
·虚拟ping6程序实现 | 第26-27页 |
·混合组网环境下IPv4主机与IPv6主机连通性测试 | 第27-39页 |
·ARP攻击与邻居欺骗攻击的防止 | 第39-4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40-41页 |
·本文总结 | 第40页 |
·下一步工作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