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9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7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7-8页 |
·课题来源 | 第8-9页 |
第二章 IPV4/IPV6混合组网的常见技术及新技术的探讨 | 第9-21页 |
·双协议栈 | 第9-10页 |
·隧道技术 | 第10-13页 |
·配置型隧道 | 第10-11页 |
·隧道代理 | 第11页 |
·6to4隧道 | 第11-12页 |
·站内自动隧道寻址协议(ISATAP) | 第12页 |
·6over4隧道 | 第12-13页 |
·Teredo | 第13页 |
·双栈转换机制 | 第13页 |
·翻译技术 | 第13-17页 |
·SIIT技术 | 第13-14页 |
·DSTM技术 | 第14页 |
·SOCKS64技术 | 第14页 |
·传送层中继 | 第14页 |
·BIS | 第14-15页 |
·BIA | 第15-16页 |
·NAT-PT | 第16页 |
·各种翻译技术的对比 | 第16-17页 |
·基于隧道和NAT-PT的新型过渡技术探讨 | 第17-20页 |
·隧道技术和NAT-PT技术混合模式的提出 | 第17-18页 |
·隧道技术和NAT-PT技术结合摸式及新型过渡方案的实现过程 | 第18-20页 |
·隧道技术和NAT-PT技术结合模式 | 第18页 |
·隧道技术和NAT-PT技术结合模式下通信的实现过程 | 第18-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基于代理服务器的混合组网下资源互访的研究与实现 | 第21-41页 |
·代理服务器 | 第21-23页 |
·代理服务器的工作过程 | 第21页 |
·代理服务器的实现模型 | 第21-22页 |
·代理服务器的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HTTP代理服务器的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HTTP代理服务器的工作过程 | 第23页 |
·相关技术介绍 | 第23-31页 |
·Winsock网络编程 | 第23-29页 |
·简单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 第23-24页 |
·Winsock的启动和终止 | 第24页 |
·流套接字编程模型 | 第24-25页 |
·数据报套接字编程模型 | 第25-26页 |
·IPv6下的Socket编程分析 | 第26-29页 |
·HTTP协议 | 第29-31页 |
·混合组网下基于代理服务器的资源互访实现 | 第31-41页 |
·主要数函数介绍 | 第31-34页 |
·实现过程 | 第34-41页 |
·代理服务器的实现 | 第35-38页 |
·协议无关的Web服务器的实现 | 第38-41页 |
第四章 混合组网下资源互访的测试与分析 | 第41-46页 |
·实验平台组建 | 第41-42页 |
·IPv4节点通过代理服务器访问IPv6站点的WEB资源测试 | 第42-44页 |
·IPV6节点通过代理服务器访问IPV4站点的WEB资源测试 | 第44-45页 |
·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附录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