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 第一章 辽河流域管理及其水污染防治现状 | 第10-21页 |
| ·流域概念和流域管理 | 第10-11页 |
| ·辽河流域管理 | 第11-13页 |
| ·辽河流域污染防治的现状 | 第13-14页 |
| ·近年来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的成绩 | 第13-14页 |
| ·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困难 | 第14页 |
| ·资金投入难 | 第14页 |
| ·环保执法难 | 第14页 |
| ·地方官员配合难 | 第14页 |
| ·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 第14-21页 |
| ·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法制建设不完善 | 第15页 |
| ·辽河流域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水土流失严重 | 第15-16页 |
| ·辽河流域水资源分布不均匀 | 第15-16页 |
| ·辽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 第16页 |
| ·人为因素的直接影响较为严重 | 第16-17页 |
| ·工业方面为流域治理增加的负荷 | 第16-17页 |
| ·农业方面为流域治理增加的负荷 | 第17页 |
| ·城市生活用水方面为流域治理增加的负荷 | 第17页 |
| ·资金的欠缺使流域治理举步维艰 | 第17-18页 |
| ·“GDP”崇拜影响着干部考核体系 | 第18-19页 |
| ·流域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流域治理的需要 | 第19页 |
| ·辽河流域行政管理体制混乱 | 第19-21页 |
| ·缺乏流域管理协调机制 | 第20页 |
| ·监测体制不完善 | 第20页 |
| ·辽河流域影响的评价制度不健全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国外流域管理和流域污染治理的立法模式 | 第21-25页 |
| ·法国流域水污染的防治模式 | 第21-22页 |
| ·美国的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 第22页 |
| ·澳大利亚水资源管理的市场化 | 第22页 |
| ·日本水污染防治的法制管理 | 第22-23页 |
| ·重点流域重点治理 | 第23页 |
| ·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启示 | 第23-25页 |
| ·制定全面的治理规划 | 第23-24页 |
| ·建立有效的资金和技术保障机制 | 第24页 |
| ·建立完善的流域水管理体制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我国流域管理和流域污染防治的立法及其影 响 | 第25-30页 |
| ·我国水资源管理的立法现状 | 第25-26页 |
| ·《宪法》、《环境保护法》中有关流域管理的规定 | 第25页 |
| ·《水法》、《水污染防治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水事单行法中的相关规定 | 第25页 |
|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河道管理条例》等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与一些部门规章中的相关规定 | 第25-26页 |
| ·对辽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立法的影响 | 第26-30页 |
| ·辽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立法滞后 | 第26-27页 |
| ·我国水资源流域管理部门立法色彩浓厚 | 第27页 |
| ·辽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之间相互冲突 | 第27-28页 |
| ·管理体制存在冲突 | 第27-28页 |
| ·监测制度存在冲突 | 第28页 |
| ·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缺乏政府责任机制 | 第28页 |
| ·水资源流域管理规划制度缺乏公众参与和实施保障机制 | 第28-29页 |
| ·水资源流域管理立法用语不够规范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 | 第30-39页 |
| ·明确辽河流域水污染立法的指导思想 | 第30页 |
| ·确立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的立法模式 | 第30-31页 |
| ·建立健全辽河流域管理法律体系 | 第31-37页 |
| ·在《环境保护法》中增加有关流域管理的规定 | 第31-32页 |
| ·制定《水资源流域管理法》及构建辽河流域管理体制 | 第32-37页 |
| ·新型流域统一管理体制的构建 | 第32-34页 |
| ·《水资源流域管理法》的基本原则 | 第34-35页 |
| ·《水资源流域管理法》的若干法律制度 | 第35-37页 |
| ·制定专门的辽河流域管理法律法规 | 第37-38页 |
| ·建立健全相关的流域管理配套法律法规 | 第38-39页 |
| 结语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 附录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