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县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7页 |
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2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4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1-14页 |
3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14-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第一章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 第17-29页 |
1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7页 |
·耕地保护优先论 | 第17-18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18页 |
·区位理论 | 第18-19页 |
2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原则 | 第19-20页 |
3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目标 | 第20-21页 |
·经济效益目标 | 第20页 |
·生态效益目标 | 第20-21页 |
·社会效益目标 | 第21页 |
4 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方法 | 第21-29页 |
·灰色线性规划模型 | 第22-23页 |
·灰色预测模型 | 第23-25页 |
·方案评价选优方法 | 第25-29页 |
第二章 研究区背景概况 | 第29-33页 |
1 地理位置 | 第29页 |
2 自然条件 | 第29-31页 |
·地质地貌 | 第29-30页 |
·水资源 | 第30页 |
·气候资源 | 第30页 |
·土壤与植被资源 | 第30-31页 |
·矿产资源 | 第31页 |
3 社会经济发展背景 | 第31-33页 |
·人口与行政区划 | 第31页 |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第31-33页 |
第三章 闽清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33-45页 |
1 闽清县土地利用现状数量分析 | 第33-34页 |
·农用地利用现状 | 第33-34页 |
·建设用地利用现状 | 第34页 |
·未利用地利用现状 | 第34页 |
2 闽清县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 | 第34-36页 |
·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 第35页 |
·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 第35-36页 |
3 闽清县土地利用现状数量结构分析 | 第36-41页 |
·土地数量结构多样化分析 | 第36-38页 |
·土地数量结构集中化分析 | 第38-39页 |
·土地数量结构组合类型分析 | 第39-40页 |
·土地数量结构区位意义分析 | 第40-41页 |
4 闽清县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41-45页 |
·闽清县土地利用现状特点 | 第41-42页 |
·闽清县土地利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 第42-45页 |
第四章 闽清县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 第45-63页 |
1 基于灰色线性规划的闽清县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 第45-54页 |
·变量设置 | 第45页 |
·灰色线性优化模型中主要参数的预测 | 第45-49页 |
·约束条件的建立 | 第49-52页 |
·目标函数的建立 | 第52-53页 |
·函数的求解 | 第53-54页 |
2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的优选 | 第54-58页 |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 第54-55页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55-57页 |
·指标层数据处理 | 第57-58页 |
·优化方案总排序 | 第58页 |
3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4 实施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的措施 | 第59-6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1 研究结论 | 第63页 |
2 问题与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个人简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