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9页 |
2 雕塑与动画的结合——偶动画的产生 | 第9-14页 |
·雕塑与动画的结合 | 第9页 |
·偶动画的定义及其发展概况 | 第9-14页 |
·偶动画的定义 | 第9-11页 |
·偶动画的发展概况 | 第11-14页 |
3 雕塑语言在偶动画中的表现形式 | 第14-23页 |
·角色造型 | 第14-19页 |
·角色材质表现 | 第14-17页 |
·角色色彩表现 | 第17-18页 |
·角色空间表现 | 第18-19页 |
·场景造型 | 第19-23页 |
·场景材质表现 | 第19页 |
·场景色彩表现 | 第19-21页 |
·场景空间表现 | 第21-23页 |
4 偶动画中雕塑语言的艺术特征以及文化内涵的体现 | 第23-34页 |
·工艺特征 | 第23-25页 |
·制作工艺 | 第23-24页 |
·表情替换与控制 | 第24-25页 |
·偶动画雕塑语言的艺术特征 | 第25-28页 |
·写实性的造型特征 | 第25页 |
·写意、夸张性的造型特征 | 第25-26页 |
·幽默、滑稽的造型特征 | 第26-27页 |
·质朴、真实的造型特征 | 第27-28页 |
·偶动画中雕塑语言的文化内涵 | 第28-34页 |
·雕塑语言的时代性 | 第28-29页 |
·雕塑语言的地域性 | 第29-32页 |
·雕塑语言的人文性 | 第32-34页 |
5 新世纪偶动画的雕塑语言丰富与再思考 | 第34-45页 |
·偶动画的反思-----回顾我国八十年代偶动画高峰 | 第34-36页 |
·80 年代的时代语境 | 第34-35页 |
·强烈的民族化风格 | 第35-36页 |
·当代国内偶动画的现状与成因 | 第36-39页 |
·社会原因 | 第36-37页 |
·海外动画的冲撞 | 第37页 |
·民族语言的丢失 | 第37-38页 |
·高端人才缺乏 | 第38页 |
·动画低龄化 | 第38-39页 |
·时代条件下偶动画的造型启示 | 第39-45页 |
·新世纪的时代语境与大众审美形态的转换 | 第39-40页 |
·现代雕塑造型艺术对偶动画的影响 | 第40-41页 |
·顺应时代特征古为今用 | 第41-45页 |
6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影片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2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得奖情况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