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半导体技术论文--发光器件论文

全溶液法制备OLED显示屏及相关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42页
   ·引言第16-17页
   ·有机发光二极管概述第17-35页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展沿革第17-19页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基本原理第19-24页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第24-27页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材料第27-35页
   ·有机发光平板显示概述第35-40页
     ·有机发光平板显示的发展沿革第36-38页
     ·有机发光平板显示的驱动模式第38-40页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40-42页
     ·研究课题的提出第40页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40-42页
第二章 本论文研究中涉及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第42-53页
   ·引言第42页
   ·金属/有机界面机理简介第42-45页
     ·阳极/有机界面接触第43-44页
     ·阴极/有机界面接触第44-45页
     ·阴极/有机界面的注入势垒第45页
   ·印刷电子学简介第45-48页
     ·印刷电子学在近年的发展第46页
     ·喷墨打印技术在OLED 中的应用第46-47页
     ·喷墨打印OLED 的难点问题第47-48页
   ·固体表面润湿理论简介第48-51页
     ·接触角与润湿性的关系第48-49页
     ·表面自由能第49-50页
     ·低能表面和高能表面的润湿性质第50-51页
   ·OLED 性能测试方法简介第51-53页
     ·有机薄膜的性能测试第51页
     ·OLED 器件的光电性能测试第51-53页
第三章 测量固态有机薄膜的光致发光外量子效率第53-67页
   ·引言第53-54页
   ·实验方法第54-63页
     ·设计思想和公式推导第54-62页
     ·样品制备和实验操作第62-63页
   ·结果与讨论第63-65页
     ·不同方法测量光致发光外量子效率的结果比较第63-65页
     ·衬底和激光入射方向对样品的光致发光外量子效率的影响第65页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四章 全溶液法制备OLED 显示屏第67-85页
   ·引言第67-68页
   ·OLED 显示屏的传统制备方法和测试方法第68-74页
     ·显示屏基板的结构第69-70页
     ·单色屏的制备方法第70-71页
     ·全彩屏的制备方法第71-73页
     ·OLED 显示屏的性能测试第73-74页
   ·OLED 显示屏的全溶液制备方法第74-83页
     ·高分辨率阴极图案的印刷要求第74-75页
     ·阴极缓冲层的引入第75-76页
     ·全溶液OLED 器件的典型结构与制备方法第76-77页
     ·阴极缓冲层对全溶液OLED 器件的性能提升第77-80页
     ·全溶液法制备的单色和全彩色OLED 显示屏第80-83页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五章 对水与超疏水表面间包埋界面的直接三维成像第85-103页
   ·引言第85-86页
   ·实验方法与光学模型第86-96页
     ·碳纳米管/Nafion 复合薄膜样品的制备过程第86-87页
     ·其它实验说明第87-88页
     ·激光共聚焦成像第88-89页
     ·水滴的透镜效果第89-91页
     ·近轴条件第91-92页
     ·像场弯曲第92-95页
     ·荧光共聚焦成像第95-96页
   ·结果与讨论第96-101页
     ·包埋界面的三维成像第96-97页
     ·界面的轮廓还原和定量分析第97-99页
     ·界面空气垫层的研究第99-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六章 使用环境友好溶液工艺制备的纳米银导电墨水第103-112页
   ·引言第103页
   ·实验方法第103-105页
     ·制备过程第103-104页
     ·合成试剂与测试设备第104-105页
   ·结果与讨论第105-110页
     ·纳米银多面体的形貌与导电特性第105-109页
     ·柔性衬底上纳米银膜的机械强度第109-110页
   ·本章小结第110-112页
结论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5-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附件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溶性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器件制备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有机薄膜晶体管制备和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