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论文

中国古代旌表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绪论第8-12页
 一、问题的缘起及选题意义第8-9页
 二、文献综述第9-11页
 三、本文的创新点、难点及解决方法第11-12页
第一章 旌表制度的流变第12-18页
 第一节 旌表的概念第12页
 第二节 旌表制度的发展第12-14页
 第三节 旌表制度的社会思想基础第14-16页
  一、统治阶级大力提倡忠孝思想第14页
  二、乡约民规第14-16页
 第四节 儒学发展强化了旌表制度第16-17页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二章 历代法令中旌表的概述第18-62页
 第一节 旌表对象概述第18-49页
  一、功臣第18-19页
  二、贞女、节妇、义夫第19-31页
  三、长寿老人、孝子第31-40页
  四、义门、隐逸第40-49页
 第二节 旌表的方式第49-57页
  一、赏赐爵位第49-50页
  二、牌坊建祠、树碑立传、匾额第50-53页
  三、物质赏赐第53-54页
  四、图像第54-55页
  五、蠲免赋役第55-56页
  六、载入史册第56页
  七、改里门第56-57页
 第三节 旌表的程序第57-61页
  一、旌表程序第57-59页
  二、规定了严格的审批程序,严惩虚冒旌表第59-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三章 旌表制度对古代社会的功能第62-68页
 第一节 旌表制度政治功能第62-63页
 第二节 经济功能第63-65页
 第三节 旌表制度文化功能第65页
 第四节 旌表制度法律功能第65-67页
  一、弥补法律的不足第65-67页
  二、平衡法律的力度第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四章 传统社会旌表制度之理性反思第68-75页
 第一节 旌表制度的当代法律评价第68-71页
  一、破坏性第68-70页
  二、任意性第70-71页
  三、冲突性第71页
 第二节 对现代社会法治建设的启示第71-74页
  一、新时期的旌表第72-73页
  二、和谐社会的要求第73页
  三、现代法制的规制第73-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结语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信息公开背景下现行文件开放开发路径探析
下一篇:西周“德治”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