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服务组织形成与发展问题研究
| 提要 | 第1-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35页 |
|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 ·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历史演变及国际比较 | 第12-20页 |
| ·成因分析 | 第12-14页 |
| ·国内外发展历程回顾 | 第14-17页 |
| ·国际比较分析 | 第17-20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第20-29页 |
| ·国外相关研究评述 | 第20-23页 |
| ·国内相关研究评述 | 第23-29页 |
|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9-32页 |
|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29-31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31-32页 |
| ·研究方法与全文结构安排 | 第32-34页 |
|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 ·论文的整体结构安排 | 第33-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第2章 农机服务组织形成与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评析 | 第35-54页 |
| ·马列主义农民合作理论 | 第35-39页 |
| ·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合作理论 | 第35-36页 |
| ·列宁的农民合作理论 | 第36-37页 |
| ·毛泽东的农民合作理论 | 第37-38页 |
| ·邓小平的农民合作理论 | 第38-39页 |
| ·涉及的当代前沿理论 | 第39-53页 |
| ·自组织理论 | 第39-41页 |
| ·可拓理论 | 第41-42页 |
| ·博弈理论 | 第42-44页 |
| ·组织行为理论 | 第44-47页 |
| ·数据包络分析理论 | 第47-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第3章 农机服务组织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54-72页 |
| ·调查的设计、实施与检验 | 第54-60页 |
| ·调查对象的确定及量表的设计 | 第54页 |
| ·调查地点的选择及调查的实施 | 第54-56页 |
| ·量表的有效性检验 | 第56-60页 |
| ·调查对象的统计描述 | 第60页 |
| ·组织形成与发展的环境分析 | 第60-64页 |
| ·政策环境 | 第60-62页 |
| ·社会环境 | 第62-63页 |
| ·市场环境 | 第63-64页 |
| ·组织发展现状分析 | 第64-70页 |
| ·组织的概况与特点 | 第64-66页 |
| ·组织的管理 | 第66-68页 |
| ·成员的行为 | 第68-69页 |
| ·组织的投入产出 | 第69-70页 |
| ·小结 | 第70-72页 |
| 第4章 农机服务组织形成机理研究 | 第72-93页 |
| ·组织形成机理的系统分析 | 第72-76页 |
| ·组织形成进程中的博弈分析 | 第76-81页 |
| ·博弈的存在性分析 | 第76-77页 |
| ·组织形成的条件博弈 | 第77-81页 |
| ·合作伙伴选择问题研究 | 第81-87页 |
| ·现有的合作伙伴选择方法及不足 | 第81-82页 |
| ·基于相似系数的多级可拓评判方法提出 | 第82-85页 |
| ·组织合作伙伴选择的多级可拓评判实证 | 第85-87页 |
| ·组织形成的合作机制分析 | 第87-91页 |
| ·理性机制 | 第87-88页 |
| ·利益转移机制 | 第88-90页 |
| ·协商机制 | 第90页 |
| ·三种机制的耦合作用 | 第90-91页 |
| ·小结 | 第91-93页 |
| 第5章 农机服务组织成员行为研究 | 第93-115页 |
| ·成员的需要与动机分析 | 第93-97页 |
| ·需要 | 第93-95页 |
| ·动机 | 第95-97页 |
| ·成员的认知偏差分析 | 第97-104页 |
| ·认知过程 | 第97-99页 |
| ·认知偏差 | 第99-104页 |
| ·成员的公平与互惠行为分析 | 第104-111页 |
| ·公平行为 | 第104-107页 |
| ·互惠行为 | 第107-109页 |
| ·利他行为 | 第109-111页 |
| ·成员行为管理机制分析 | 第111-113页 |
| ·角色认知 | 第111-112页 |
| ·规章制度 | 第112-113页 |
| ·群体规范 | 第113页 |
| ·小结 | 第113-115页 |
| 第6章 农机服务组织作业效率研究 | 第115-139页 |
| ·作业效率主要影响因素辨识 | 第115-122页 |
| ·作业效率的界定 | 第115-116页 |
| ·影响指标的设计 | 第116-117页 |
| ·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与辨识 | 第117-119页 |
| ·主要影响因素的灵敏度分析 | 第119-122页 |
| ·作业效率测度方法比选及指标体系的设定 | 第122-127页 |
| ·效率测度方法的比选 | 第122-124页 |
| ·指标体系设定的原则与要求 | 第124-125页 |
| ·投入产出指标的设置 | 第125-127页 |
| ·作业效率测度实证研究 | 第127-137页 |
| ·样本选择和数据的获取 | 第127-128页 |
| ·组合技术效率测度 | 第128-132页 |
| ·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测度 | 第132-137页 |
| ·小结 | 第137-139页 |
| 第7章 农机服务组织的矛盾问题研究 | 第139-158页 |
| ·矛盾问题的界定及可拓模型 | 第139-144页 |
| ·目标、条件及问题的界定 | 第139-141页 |
| ·矛盾问题的可拓模型 | 第141-143页 |
| ·矛盾转化的思想 | 第143-144页 |
| ·组织矛盾问题的辨识 | 第144-146页 |
| ·不相容问题的辨识 | 第144-145页 |
| ·对立问题的辨识 | 第145-146页 |
| ·组织矛盾问题的可拓分析 | 第146-157页 |
| ·不相容问题的可拓分析 | 第146-151页 |
| ·对立问题的可拓分析 | 第151-157页 |
| ·小结 | 第157-158页 |
| 第8章 农机服务组织发展趋势分析 | 第158-170页 |
| ·发展的背景分析 | 第158-159页 |
| ·我国农机化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 第158-159页 |
| ·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任重而道远 | 第159页 |
| ·发展的可持续性分析 | 第159-165页 |
| ·发展可持续性问题的提出 | 第159-162页 |
| ·发展方向及前景预测 | 第162-165页 |
| ·发展的思路与模式分析 | 第165-168页 |
| ·指导思想与原则 | 第165-166页 |
| ·发展模式预测 | 第166-168页 |
| ·小结 | 第168-170页 |
| 第9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70-175页 |
| ·研究结论 | 第170-172页 |
| ·取得的创新性成果 | 第172-173页 |
| ·研究展望 | 第173-1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75-184页 |
|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84-186页 |
| 致谢 | 第186-187页 |
| 摘要 | 第187-189页 |
| ABSTRACT | 第189-193页 |
| 博士生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193-195页 |
| 附录 农机服务组织形成与发展调查问卷 | 第195-1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