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1页 |
目录 | 第11-14页 |
引言 | 第14-26页 |
一、 问题研究的缘起 | 第14-17页 |
二、 问题研究域的说明 | 第17-18页 |
三、 本论文核心概念的初步界定 | 第18-19页 |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五、 本论文的框架结构 | 第22-23页 |
六、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七、 本论文的创新与突破 | 第24-26页 |
第一章 美与人格 | 第26-59页 |
第一节 人格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 | 第27-39页 |
一、 历史上人格理论建构的努力 | 第27-32页 |
二、 马克思主义人格观念的全面超越 | 第32-36页 |
三、 人格的先天潜质和后天养成的可能性 | 第36-39页 |
第二节 美在人格中的价值 | 第39-47页 |
一、 美学对人格问题的关注 | 第39-43页 |
二、 美在人格中的先在性和习得性 | 第43-47页 |
第三节 美与人格理想 | 第47-59页 |
一、 人格理想概说 | 第47-52页 |
二、 美是理想人格的必要条件 | 第52-55页 |
三、 美在人格理想中的作用 | 第55-59页 |
第二章 美育与人格养成 | 第59-75页 |
第一节 美育与人格养成的界定 | 第59-64页 |
一、 美育内涵 | 第59-63页 |
二、 人格养成的内涵 | 第63-64页 |
第二节 美育与人格养成的关系 | 第64-70页 |
一、 美育是人格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 | 第64-66页 |
二、 美育是理想人格养成的必由之路 | 第66-70页 |
第三节 以人格养成为指归的美育构想 | 第70-75页 |
一、 以人格养成为指归的美育目标 | 第70-71页 |
二、 以人格养成为指归的美育内容 | 第71-72页 |
三、 以人格养成为指归的美育形态 | 第72-75页 |
第三章 美育与大学生人格养成 | 第75-95页 |
第一节 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基本目标 | 第75-78页 |
一、 时代人格是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基本目标 | 第75-76页 |
二、 大学生时代人格的基本特质 | 第76-78页 |
第二节 美育是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必由之路 | 第78-86页 |
一、 学校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理论诉求 | 第78-79页 |
二、 学校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实践偏离 | 第79-83页 |
三、 美育是大学生人格养成的现实需求 | 第83-86页 |
第三节 以大学生人格养成为指归的美育特质 | 第86-95页 |
一、 当前高校美育的误区 | 第86-88页 |
二、 以大学生人格养成为指归的美育特质 | 第88-95页 |
第四章 以大学生人格养成为指归的美育目标及内容 | 第95-109页 |
第一节 以大学生人格养成为指归的美育目标 | 第95-99页 |
一、 美育目标的一般构成 | 第95-97页 |
二、 以大学生人格养成为指归的美育目标 | 第97-98页 |
三、 以大学生人格养成为指归美育目标的具体实施 | 第98-99页 |
第二节 以大学生人格养成为指归的美育内容 | 第99-109页 |
一、 美育内容的基本类型 | 第99-100页 |
二、 构建以大学生人格养成为指归的美育内容的基本思路 | 第100-101页 |
三、 以大学生人格养成为指归的审美教育内容 | 第101-109页 |
第五章 以大学生人格养成为指归的美育原则与方法 | 第109-123页 |
第一节 以大学生人格养成为指归的美育的基本原则 | 第109-116页 |
一、 乐中施教的原则 | 第110-112页 |
二、 潜移默化的原则 | 第112-114页 |
三、 因材施教的原则 | 第114-115页 |
四、 循序渐进的原则 | 第115-116页 |
第二节 以大学生人格养成为指向的美育的主要方法 | 第116-123页 |
一、 知识传授 | 第117页 |
二、 实践体验 | 第117-118页 |
三、 环境熏陶 | 第118-119页 |
四、 自我教育 | 第119-120页 |
五、 情感共鸣 | 第120-121页 |
六、 朋辈交流法 | 第121-123页 |
第六章 以大学生人格养成为指归的美育的载体及运行 | 第123-143页 |
第一节 以大学生人格养成为指归的美育的载体 | 第123-134页 |
一、 基本载体: 文学艺术课堂教学 | 第123-126页 |
二、 一般载体: 美的校园文化 | 第126-129页 |
三、 特殊载体: 教师的人格魅力 | 第129-132页 |
四、 复合式载体: 网络平台和其它学科的美学渗透 | 第132-134页 |
第二节以大学生人格养成为指归的美育的运行机制 | 第134-143页 |
一、 建设校院两级"齐抓共管"的大学生美育的领导机制 | 第134-135页 |
二、 建设以"学科建设"为依托的大学生美育的动力机制 | 第135-136页 |
三、 建设"全员、 全程、 全方位育人.的大学生美育的保障机制 | 第136-138页 |
四、 建设以"个性化评价体系"为依托的大学生美育的评估机制 | 第138-139页 |
五、 建设以"教师美学修养提升"为前提的队伍建设机制 | 第139-143页 |
结语 | 第143-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2页 |
后记 | 第152-154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出版著作情况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