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容积率之下的城市住区规划与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0-14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7页 |
·容积率 | 第15-16页 |
·建筑密度 | 第16-17页 |
·舒适度 | 第17页 |
·环境容量 | 第17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7-18页 |
·文献分析法 | 第18页 |
·实地调查法 | 第18页 |
·概念分析法 | 第18页 |
·实例分析法 | 第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城市新建住区容积率调查分析 | 第20-31页 |
·调查基本情况 | 第20-24页 |
·调查资料分析 | 第24-27页 |
·市场的需求特色 | 第27-28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0页 |
·规范的不适应性 | 第28-29页 |
·规范的局限性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容积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关系 | 第31-41页 |
·影响容积率的的主要因素 | 第31-34页 |
·用地的地理位置 | 第31页 |
·用地的土地出让价格 | 第31-32页 |
·用地的基础设施条件 | 第32-33页 |
·用地所处的空间环境条件 | 第33-34页 |
·住区的环境容量 | 第34页 |
·容积率与建筑密度的关系 | 第34-38页 |
·容积率的特征 | 第34-37页 |
·建筑密度的特征 | 第37-38页 |
·容积率与环境容量的关系 | 第38-39页 |
·容积率与住区舒适度的关系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高容积率住区模式分析 | 第41-54页 |
·“市区小地块”模式 | 第41-44页 |
·主要特征 | 第41-42页 |
·出现的原因 | 第42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42-44页 |
·“低标准建设”模式 | 第44-46页 |
·主要特征 | 第44-45页 |
·出现的原因 | 第45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45-46页 |
·“高层低密度”模式 | 第46-47页 |
·主要特征 | 第46页 |
·出现的原因 | 第46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46-47页 |
·高容积率低密度住区分析 | 第47-53页 |
·主要特点 | 第47-49页 |
·适应性 | 第49-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高容积率之下的住区规划布局方法 | 第54-73页 |
·住区规划布局方式的选择 | 第54-58页 |
·住区规模与容积率的关系 | 第54页 |
·住区布局与容积率的关系 | 第54-55页 |
·适宜高容积率的住区布局方式 | 第55-58页 |
·住区建筑密度的限定 | 第58-62页 |
·建筑密度与布局方式 | 第59页 |
·建筑密度与住宅间距 | 第59-62页 |
·降低建筑密度措施 | 第62页 |
·“高层低密度”住区的布局方式 | 第62-66页 |
·城市住区发展高层住宅的可行性 | 第63-65页 |
·适合高层住宅的住区布局方式 | 第65-66页 |
·高容积率住区的环境规划 | 第66-68页 |
·绿地集中式 | 第66-67页 |
·环境共享性 | 第67页 |
·道路生态型 | 第67页 |
·景观怡人化 | 第67-68页 |
·工程实例分析 | 第68-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高容积率之下的住区建筑设计措施 | 第73-80页 |
·合理选择建筑类型 | 第73-75页 |
·建筑类型对容积率的影响 | 第73-74页 |
·建筑类型对住区环境的影响 | 第74-75页 |
·优化住宅户型设计 | 第75-77页 |
·住宅户型发展趋势 | 第75-76页 |
·户型平面布置 | 第76-77页 |
·充分应用生态技术 | 第77页 |
·工程实例分析 | 第77-80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研究结论 | 第80-81页 |
课题前瞻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