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素质教育的当代小学教学活动空间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6页 |
|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的简述 | 第11-12页 |
| ·在中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第12-13页 |
| ·教育模式与教学空间的互动及演化发展 | 第13-16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7-19页 |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9页 |
| ·总结和综述 | 第19-20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2页 |
|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 第2章 基础理论研究 | 第22-33页 |
| ·儿童在小学阶段的心理与行为发展模式 | 第22-24页 |
|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 第22-23页 |
| ·小学生的行为发展模式 | 第23页 |
| ·小学生的生理尺度与心理尺度 | 第23-24页 |
| ·与儿童行为发展相适应的小学校园教学空间 | 第24-26页 |
| ·校园空间与儿童行为的互动模式 | 第24-25页 |
| ·校园空间与儿童的校园生活 | 第25-26页 |
| ·与儿童学习特征相适应的小学校园教学空间 | 第26-29页 |
| ·小学各年级儿童学习发展特点 | 第26-27页 |
| ·小学各年级儿童学习空间机能 | 第27-29页 |
| ·总结和综述 | 第29-33页 |
| ·素质教育的空间需求 | 第29-30页 |
| ·儿童成长的空间需求 | 第30-32页 |
| ·发展趋势 | 第32-33页 |
| 第3章 小学校园案例解析 | 第33-45页 |
| ·国内校园案例解析 | 第33-38页 |
| ·玉湖完小和社区中心 | 第33-34页 |
| ·西藏阿里苹果小学 | 第34-35页 |
| ·草堂小学翠微校区 | 第35-37页 |
| ·校园各个空间使用效果 | 第37-38页 |
| ·国内外校园案例对比分析 | 第38-44页 |
| ·昭和町町立押小学 | 第38-40页 |
| ·市立平良小学 | 第40-43页 |
| ·华盛顿水仙花山谷小学 | 第43-44页 |
| ·总结和综述 | 第44-45页 |
| 第4章 教育模式转变中的小学校园使用状况调研 | 第45-85页 |
| ·调研状况 | 第45-63页 |
| ·调研设计 | 第45页 |
| ·调研状况 | 第45-63页 |
| ·问卷分析 | 第63-83页 |
| ·访谈分析 | 第63页 |
| ·教师问卷分析 | 第63-72页 |
| ·学生问卷分析 | 第72-83页 |
| ·总结和综述 | 第83-85页 |
| ·需强化的空间元素 | 第83-84页 |
| ·新的空间元素需求 | 第84页 |
| ·空间元素组织关系的变化 | 第84-85页 |
| 第5章 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校园教学空间模式 | 第85-108页 |
| ·建构原则 | 第85-86页 |
| ·行为心理模式 | 第85页 |
| ·培养模式 | 第85-86页 |
| ·教学型空间 | 第86-88页 |
| ·构成要素 | 第86页 |
| ·组织关系 | 第86-87页 |
| ·环境氛围 | 第87-88页 |
| ·兴趣型空间 | 第88-89页 |
| ·构成要素 | 第88页 |
| ·组织关系 | 第88-89页 |
| ·实践性案例设计 | 第89-108页 |
| ·设计任务书分析 | 第89-90页 |
| ·场地分析 | 第90-92页 |
| ·日照分析 | 第92-93页 |
| ·时间及空间分析 | 第93-95页 |
| ·探讨不同教学模式对教学空间的需求 | 第95-97页 |
| ·设计方案解析 | 第97-108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108-110页 |
| ·本文基本结论 | 第108-109页 |
| ·本研究中的不足 | 第109-110页 |
| 致谢 | 第110-11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1-113页 |
| 附录1 教师问卷 | 第113-115页 |
| 附录2 学生问卷 | 第115-11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