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施肥与平衡施肥 | 第11-12页 |
·作物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 | 第12-14页 |
·因子综合作用律 | 第14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17页 |
·供试材料 | 第15页 |
·方法 | 第15-17页 |
·试验地 | 第15页 |
·试验设计 | 第15-16页 |
·田间调查 | 第16页 |
·蛋白质测定 | 第16-17页 |
·土壤养分测定 | 第17页 |
·数据分析 | 第1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7-44页 |
·各因素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 第17-27页 |
·各因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17-20页 |
·各因素对小麦净产值的影响 | 第20-23页 |
·各因素对小麦重要性状的影响 | 第23-26页 |
·各因素对小麦株高的影响 | 第23-24页 |
·各因素对小麦最大分蘖数、公顷成穗数、成穗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各因素对小麦穗长的影响 | 第25页 |
·各因素对小麦穗粒数的影响 | 第25-26页 |
·各因素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 | 第26页 |
·各因素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各因素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主要性状的影响 | 第27-37页 |
·各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 第27-29页 |
·各因素对玉米净产值的影响 | 第29-32页 |
·各因素对田间性状的影响 | 第32-34页 |
·各因素对玉米株高的影响 | 第32页 |
·各因素对玉米穗位高的影响 | 第32页 |
·各因素对玉米穗位高/株高比值的影响 | 第32-33页 |
·各因素对玉米茎粗的影响 | 第33-34页 |
·各因素对玉米穗部性状的影响 | 第34-36页 |
·各因素对玉米穗长的影响 | 第34-35页 |
·各因素对玉米穗粒数的影响 | 第35页 |
·各因素对玉米千粒重的影响 | 第35-36页 |
·各因素对玉米籽粒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多因素对小麦-玉米轮作田土壤肥力的影响 | 第37-41页 |
·各因素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 第37-39页 |
·各因素对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影响 | 第39页 |
·各因素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各因素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各因素对小麦玉米全年产量的影响 | 第41-43页 |
·各因素对小麦玉米全年净产值的影响 | 第43-44页 |
4. 讨论 | 第44-47页 |
·氮肥是对小麦、玉米产量及主要性状影响最大的因素 | 第44-45页 |
·播种量(种植密度)是第二大影响因素 | 第45页 |
·各因素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特点和规律 | 第45-46页 |
·小麦-玉米轮作高产的合理组合选择 | 第46-47页 |
5. 结论 | 第47-49页 |
·各因素对小麦产量、净产值、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顺序 | 第47页 |
·各因素对玉米产量、净产值、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顺序 | 第47页 |
·各因素对全年产量和净产值的影响顺序 | 第47页 |
·各因素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 第47-48页 |
·各因素对于小麦和玉米的蛋白质含量影响 | 第48页 |
·小麦、玉米轮作全年高产的各因素的合理组合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