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Bm61、orf74的基因分析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8-40页
   ·杆状病毒概述第18-20页
     ·杆状病毒的分类第18页
     ·杆状病毒的形态和结构第18-19页
     ·杆状病毒的生活周期第19-20页
   ·杆状病毒基因组研究进展第20-23页
   ·杆状病毒基因的研究进展第23-36页
     ·与病毒DNA复制的保守基因第23-27页
     ·与病毒基因转录相关的保守基因第27-30页
     ·结构基因第30-34页
     ·口服感染因子的研究第34-35页
     ·辅助基因的研究第35-36页
     ·抗细胞凋亡基因的研究第36页
   ·Red重组系统的研究第36-38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8页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路线第38-40页
     ·研究内容第38-39页
     ·研究路线第39-40页
第二章 Bm61的特性分析第40-44页
   ·基因序列与方法第40页
     ·序列来源第40页
     ·软件及使用方法第40页
   ·结果第40-43页
     ·Bm61的核苷酸和其编码的氨基酸的序列特征第40-41页
     ·BM61的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第41-43页
   ·讨论第43-44页
第三章 Bm61的原核表达和多克隆抗体制备第44-52页
   ·材料与方法第44-47页
     ·材料第44-45页
     ·方法第45-47页
   ·结果与分析第47-50页
     ·Bm61的克隆第47-48页
     ·Bm61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检测第48-49页
     ·BM61蛋白的纯化第49页
     ·BM61蛋白的抗体制备与抗体的检测第49-50页
   ·讨论第50页
   ·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Bm61在BmN细胞中的转录表达和蛋白的定位第52-58页
   ·材料与方法第52-54页
     ·材料第52页
     ·方法第52-54页
   ·结果第54-57页
     ·Bm61的转录时相第54-55页
     ·Bm61的表达时相第55页
     ·BM61的亚细胞定位第55-56页
     ·BM61蛋白在病毒结构中的定位第56-57页
   ·讨论第57页
   ·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61的缺失和拯救第58-70页
   ·材料和方法第58-63页
     ·质粒、菌株、试剂和引物第58-59页
     ·方法第59-63页
   ·结果第63-67页
     ·大肠杆菌菌株BW25113-Bac的获得第63页
     ·Bm61基因打靶线性化片断的鉴定第63页
     ·重组质粒pUC-US-Cm-DS的酶切鉴定第63-64页
     ·Bm61缺失重组Bacmid的构建和验证第64-65页
     ·vBm-wt、vBm61-ko和vBm61-re三种Bacmid的获得第65-67页
   ·讨论第67-68页
   ·小结第68-70页
第六章 Bm61的功能分析第70-78页
   ·材料与方法第70-71页
     ·材料第70页
     ·方法第70-71页
   ·结果第71-76页
     ·vBm61-ko、vBm-wt和vBm61-re在BmN细胞上的复制第71-73页
     ·vBm61-ko、vBm-wt或vBm61-re转染BmN细胞病毒增殖曲线分析第73页
     ·vBm61-ko和vBm-wt转染细胞后上清的PCR分析第73-74页
     ·Bm61缺失对病毒基因组复制的qPCR分析第74-76页
     ·Bm61的缺失不影响gp64基因的转录第76页
   ·讨论第76-77页
   ·小结第77-78页
第七章 orf74的功能解析第78-92页
   ·材料与方法第78-81页
     ·实验材料第78页
     ·方法第78-81页
   ·结果第81-89页
     ·orf74的核苷酸序列特征第81页
     ·orf74的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第81-82页
     ·orf74的转录分析第82-83页
     ·orf74在BmN细胞中的定位分析第83-84页
     ·orf74的缺失和拯救的构建第84-86页
     ·orf74缺失病毒在BmN细胞中的复制第86-87页
     ·orf74缺失病毒的增殖曲线第87页
     ·orf74缺失对病毒基因组复制的影响第87-88页
     ·orf74缺失病毒感染BmN后的电镜分析第88-89页
     ·orf74缺失病毒的生物学分析第89页
   ·讨论第89-90页
   ·小结第90-92页
总结和展望第92-94页
 总结第92页
 展望第92-94页
本研究创新点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13页
致谢第113-114页
博士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和参加的课题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车EPS混杂控制系统理论、设计及实现研究
下一篇: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与家蚕抗病毒相关的蛋白质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