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网络的集群调度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概述 | 第11-20页 |
| ·集群通信系统发展概述 | 第11-14页 |
| ·同频单工对讲 | 第11-12页 |
| ·常规通信 | 第12页 |
| ·集群通信 | 第12-14页 |
| ·集群通信系统与公众移动通信系统的差异 | 第14-15页 |
| ·国外集群系统发展情况 | 第15-17页 |
| ·MPT1327 系统 | 第16页 |
| ·TETRA 系统 | 第16页 |
| ·iDEN 系统 | 第16-17页 |
| ·我国集群通信标准发展情况 | 第17页 |
| ·论文开发背景及主要工作 | 第17-20页 |
| 第2章 集群系统标准体制介绍 | 第20-27页 |
| ·MPT1327 信令 | 第20-21页 |
| ·MPT1327 信令简介 | 第20页 |
| ·主要技术特性 | 第20-21页 |
| ·TETRA 集群系统 | 第21-27页 |
| ·TETRA 网络结构 | 第21-24页 |
| ·TETRA 接口 | 第24-25页 |
| ·TETRA 技术体制和标准 | 第25-27页 |
| 第3章 系统总体实现方案 | 第27-41页 |
| ·系统组成 | 第27-29页 |
| ·系统功能介绍 | 第29-33页 |
| ·系统常规功能 | 第30页 |
| ·系统控制与管理功能 | 第30-31页 |
| ·系统诊断和可靠性功能 | 第31-32页 |
| ·系统功能模块 | 第32-33页 |
| ·IP 媒体流的实时传输与控制 | 第33-35页 |
| ·实时传输协议(RTP) | 第33-34页 |
|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 | 第34页 |
| ·语音IP 流的实现 | 第34-35页 |
| ·嵌入式系统的构建 | 第35-41页 |
| ·U-Boot 的移植 | 第35-37页 |
| ·嵌入式 Linux 的移植 | 第37-38页 |
| ·文件系统的构建 | 第38-41页 |
| 第4章 基于DSP 的语音处理系统设计 | 第41-53页 |
| ·语音编解码介绍 | 第41-43页 |
| ·语音编码分类 | 第41-42页 |
| ·常用语音编码介绍 | 第42-43页 |
| ·TETRA 中的语音编解码技术 | 第43-46页 |
| ·ACELP 编码器 | 第44-46页 |
| ·ACELP 解码器 | 第46页 |
| ·语音处理模块设计 | 第46-51页 |
| ·AC48304 控制器简介 | 第46-48页 |
| ·语音硬件设计接口 | 第48-49页 |
| ·DSP 驱动程序设计 | 第49-51页 |
| ·解码应用程序设计 | 第51-53页 |
| 第5章 基于ARM 的嵌入式以太网接入设计 | 第53-61页 |
| ·嵌入式以太网接入介绍 | 第53页 |
| ·以太网接口设计 | 第53-56页 |
| ·LAN9211 以太网控制器简介 | 第53-55页 |
| ·以太网接入硬件设计 | 第55-56页 |
| ·LAN9211 驱动程序设计 | 第56-59页 |
| ·网络驱动模型 | 第56-57页 |
| ·驱动程序设计 | 第57-59页 |
| ·网络防火墙的构建 | 第59-61页 |
| 第6章 软交换功能模块设计 | 第61-71页 |
| ·系统总体流程 | 第61-62页 |
| ·软交换协议设计 | 第62-65页 |
| ·格式设计 | 第62-63页 |
| ·功能设计 | 第63-64页 |
| ·工作流程 | 第64-65页 |
| ·软交换的实现及主要技术 | 第65-71页 |
| ·IP 组播技术 | 第67-68页 |
| ·IP 组播的应用程序接口 | 第68-71页 |
| 第7章 系统功能测试及结论 | 第71-77页 |
| ·语音处理系统调试及分析 | 第71-72页 |
| ·网络通信调试及分析 | 第72-73页 |
| ·系统整体测试 | 第73-74页 |
| ·配置服务器设计及调试 | 第74-77页 |
| 结论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3-84页 |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