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4页 |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主要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历史困境 | 第15-26页 |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 第15-22页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主体的创建 | 第15-16页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 第16-18页 |
·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胜利与曲折 | 第18-22页 |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困境 | 第22-26页 |
·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 第23-24页 |
·片面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 第24页 |
·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不成熟 | 第24-26页 |
第3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 第26-42页 |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时代 | 第26-30页 |
·冲破两个凡是束缚,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 | 第26-28页 |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第28-29页 |
·否定阶级斗争为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第29-30页 |
·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 第30-42页 |
·邓小平理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 第31-35页 |
·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 第35-37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 第37-42页 |
第4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经验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启示(上) | 第42-51页 |
·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和总结 | 第42-46页 |
·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 | 第43-44页 |
·要高度关注改革与发展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旋律 | 第44-45页 |
·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改革与发展的本质和核心 | 第45-46页 |
·进一步坚持在“结合”上做够文章 | 第46-48页 |
·坚持相“结合”,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 第46-47页 |
·坚持相“结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南 | 第47-48页 |
·坚持相“结合”,要以“实践”为基础 | 第48页 |
·进一步强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 第48-51页 |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 | 第49页 |
·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 第49-51页 |
第5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经验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启示(下) | 第51-66页 |
·进一步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 第51-53页 |
·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 第51-52页 |
·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 | 第52-53页 |
·进一步贯彻“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方针 | 第53-55页 |
·以当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 | 第53-54页 |
·注重实践对理论的推进作用 | 第54-55页 |
·进一步做到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 第55-66页 |
·解放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第55-57页 |
·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第57-62页 |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第62-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