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第一节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 | 第14-16页 |
第二节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第三节 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概况 | 第17-25页 |
·正极材料 | 第17-22页 |
·负极材料 | 第22-24页 |
·电解质 | 第24-25页 |
第四节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LiV_3O_8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6-37页 |
第一节 LiV_3O_8的结构及充放电机理 | 第26-28页 |
第二节 LiV_3O_8的制备方法 | 第28-33页 |
·固相法 | 第29-30页 |
·液相法 | 第30-33页 |
第三节 LiV_3O_8的掺杂改性 | 第33-36页 |
·掺杂无机小分子 | 第33-34页 |
·掺杂组分取代锂 | 第34-35页 |
·掺杂组分取代钒 | 第35-36页 |
第四节 LiV_3O_8的研究展望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方法和仪器 | 第37-42页 |
第一节 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 第37-39页 |
·热处理 | 第37页 |
·热重(TG)和差热(DTA) | 第37页 |
·粉末X射线衍射(XRD) | 第37-38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38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8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配备能谱仪(TEM&EDX)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9-40页 |
·正极极片的制备 | 第39页 |
·模拟电池的组装 | 第39-40页 |
·充放电循环测试 | 第40页 |
·循环伏安(CV) | 第40页 |
·电化学阻抗谱(EIS) | 第40页 |
第三节 其他仪器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双氧水溶胶凝胶法合成LiV_(3-2x)Ni_xMn_xO_8 | 第42-5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43-45页 |
·原料和试剂 | 第43-44页 |
·材料的制备 | 第44-45页 |
·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 | 第45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45-56页 |
·合成条件的优化 | 第45-48页 |
·结构分析 | 第48-49页 |
·形貌分析 | 第49-50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0-56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AlPO_4纳米线包覆LiV_3O_8正极材料研究 | 第58-6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58页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58-60页 |
·原料和试剂 | 第58-59页 |
·材料的制备 | 第59-60页 |
·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 | 第60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60-68页 |
·结构分析 | 第60-61页 |
·形貌分析 | 第61-63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3-68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LiV_3O_8的改进 | 第69-8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69页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69-72页 |
·原料和试剂 | 第69-70页 |
·材料的制备 | 第70-72页 |
·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 | 第72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72-81页 |
·前驱体的分析 | 第72-74页 |
·结构分析 | 第74-75页 |
·形貌分析 | 第75-76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76-81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81-82页 |
第七章 溶热法合成LiV_3O_8 | 第82-9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82-83页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83-84页 |
·原料和试剂 | 第83页 |
·材料的制备 | 第83-84页 |
·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 | 第84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84-92页 |
·前驱体的分析 | 第84-87页 |
·结构分析 | 第87-88页 |
·形貌分析 | 第88-89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89-92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92-93页 |
第八章 新型低温法合成LiV_3O_8 | 第93-10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3页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93-95页 |
·原料和试剂 | 第93-94页 |
·材料的制备 | 第94页 |
·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 | 第94-95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95-101页 |
·TG/DTA分析 | 第95-96页 |
·结构分析 | 第96页 |
·形貌分析 | 第96-98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98-101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九章 结论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关于作者 | 第111-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