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本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 第13-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本文的框架结构 | 第18-20页 |
2. 审计委员会与会计信息透明度相关理论评述 | 第20-37页 |
·审计委员会 | 第20-26页 |
·审计委员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回顾 | 第20-24页 |
·审计委员会设置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 第24-26页 |
·会计信息透明度 | 第26-33页 |
·会计信息透明度产生的背景与定义 | 第26-29页 |
·会计信息透明度衡量方法的回顾与评述 | 第29-32页 |
·本文采用的会计信息透明度衡量方法 | 第32-33页 |
·审计委员会影响会计信息透明度的作用机制理论评述 | 第33-37页 |
·基于公司治理理论的作用机制理论评述 | 第33-34页 |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作用机制理论评述 | 第34-37页 |
3. 审计委员会特征影响会计信息透明度的理论分析 | 第37-44页 |
·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 | 第37-39页 |
·审计委员会成员中独立董事人数 | 第38-39页 |
·审计委员会成员中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 第39页 |
·审计委员会的专业性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 | 第39-42页 |
·审计委员会的专业胜任能力 | 第39-40页 |
·审计委员会成员中会计专业人士的数量及工作能力 | 第40-42页 |
·审计委员会主任的专业背景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 | 第42页 |
·审计委员会的活跃性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审计委员会的规模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4. 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信息透明度相关性的实证检验 | 第44-58页 |
·样本构成及数据来源 | 第45页 |
·变量的选择和定义 | 第45-47页 |
·基本假设与模型的建立 | 第47-48页 |
·基本假设 | 第47-48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48页 |
·实证检验和分析 | 第48-55页 |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8-50页 |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50-53页 |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53-55页 |
·主要结论与现实问题 | 第55-58页 |
·主要结论 | 第55-56页 |
·现实问题 | 第56-58页 |
5. 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完善 | 第58-63页 |
·确立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法律地位 | 第58-59页 |
·提高审计委员会成员的独立性 | 第59-60页 |
·增强审计委员会成员的专业性 | 第60-61页 |
·健全审计委员会信息的披露机制 | 第61-62页 |
·建立能够促进审计委员会活跃性的激励及约束机制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