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种质资源及品种对小麦黄矮病的抗性鉴定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5页
   ·小麦黄矮病概述第11-19页
     ·大麦黄矮病毒(BYDV)第11-12页
     ·寄主植物第12-14页
       ·寄主范围第12-13页
       ·寄主病症第13页
       ·小麦黄矮病抗源及抗性品种第13-14页
     ·小麦黄矮病传毒介体——蚜虫第14-16页
       ·蚜虫生活史第14-15页
       ·麦蚜生活习性第15页
       ·蚜虫传毒效率第15-16页
       ·麦蚜发生规律第16页
     ·小麦黄矮病的流行规律第16-18页
     ·小麦黄矮病的防治第18-19页
       ·控制感病品种种植面积第18页
       ·控制蚜虫第18-19页
       ·发病小麦控制措施第19页
   ·小麦抗黄矮病性鉴定研究进展第19-23页
     ·小麦抗黄矮病性鉴定方法第19-21页
       ·抗性基因鉴定第19-20页
       ·病株病毒含量鉴定第20页
       ·田间抗病鉴定第20-21页
     ·小麦黄矮病分级标准第21页
     ·单株蚜虫接种量第21-22页
     ·接种及调查适期第22页
     ·确定品种对黄矮病抗性的标准第22页
     ·病情指数同产量损失关系第22-23页
   ·论文研究目的和设计第23-25页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3页
     ·论文设计第23-25页
       ·室内试验材料的繁殖第23-24页
       ·小麦种质资源抗黄矮病性鉴定第24页
       ·小麦品种抗黄矮病性鉴定第24-25页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第25-28页
   ·试验材料第25页
     ·小麦种质资源第25页
     ·小麦品种第25页
     ·毒源GPV第25页
     ·传毒蚜虫第25页
   ·方法第25-28页
     ·无毒蚜的繁殖第25页
     ·毒源材料的繁殖第25-26页
     ·饲毒与接种第26页
     ·条播法第26页
     ·堆测法第26页
     ·发病情况调查第26页
     ·1999 年小麦黄矮病大发生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第26-28页
第三章 结果第28-37页
   ·毒蚜的繁殖第28页
   ·发病程度第28页
   ·抗病性初次鉴定第28-33页
   ·抗病性重复鉴定第33-35页
   ·恢复现象第35-36页
   ·高感品种第36-37页
第四章 讨论第37-39页
   ·小麦黄矮病抗性鉴定方法第37页
   ·种质资源抗黄矮病性鉴定第37-38页
   ·品种抗黄矮病性鉴定第38页
   ·恢复现象第38-39页
第五章 结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5页
附录第45-52页
致谢第52-53页
作者简介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西省小麦白粉菌毒性结构及主栽小麦品种抗性基因初步分析
下一篇: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附加系和小麦品种N.Strampelli的抗条锈病遗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