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带钢精轧机工作辊热变形行为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热轧带钢板形描述 | 第12页 |
·工作辊热辊形的概念 | 第12-13页 |
·轧辊热变形行为在板形控制中的地位 | 第13-15页 |
·国内外热变形的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解析法 | 第15-17页 |
·有限差分法 | 第17-21页 |
·有限元法 | 第21-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23-2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热轧工作辊热变形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6-36页 |
·传热学的基本定律 | 第26-28页 |
·傅立叶(J.B. Fourier)定律 | 第26-27页 |
·热传导导热定律 | 第27-28页 |
·对流传热的牛顿定律 | 第28页 |
·工作辊有限元热分析理论 | 第28-33页 |
·工作辊热变形的计算理论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热轧工作辊温度场和热变形的有限元模型 | 第36-49页 |
·热轧工作辊温度场模型的简化 | 第36-37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7-40页 |
·工作辊中心横截面内温度场模型 | 第37-38页 |
·轴对称平面温度场模型 | 第38-39页 |
·工作辊热凸度的计算流程 | 第39-40页 |
·边界条件 | 第40-48页 |
·工作辊与带钢的接触传热(AB 区域) | 第41-43页 |
·带钢与空气的对流换热(EF、GH 区域) | 第43页 |
·挡水板积水的换热(CD、IJ 区域) | 第43-44页 |
·冷却水的强制对流(DE、HI 区域) | 第44-47页 |
·工作辊与支撑辊间的传热(FG 区域)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热轧工作辊温度场和热变形的仿真与实验分析 | 第49-64页 |
·宝钢1880MM 热轧精轧机组的模型参数 | 第49-51页 |
·轧制工艺参数 | 第50页 |
·工作辊物性参数和几何尺寸 | 第50-51页 |
·模型边界条件的优化 | 第51-52页 |
·现场测试方案 | 第52-53页 |
·工作辊温度场的仿真计算 | 第53-59页 |
·工作辊中心横截面内温度场的计算 | 第53-55页 |
·工作辊轴对称平面温度场计算 | 第55-57页 |
·工作辊热变形仿真计算 | 第57-59页 |
·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比较分析 | 第59-63页 |
·辊温实测值与仿真结果的比较 | 第59-61页 |
·辊形实测值与仿真结果的比较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影响工作辊热变形的主要因素分析 | 第64-81页 |
·轧辊材质对工作辊热变形的影响 | 第64-68页 |
·轧制工艺参数对轧辊热变形的影响 | 第68-73页 |
·带钢宽度 | 第68-71页 |
·轧制节奏 | 第71-72页 |
·轧辊转速 | 第72-73页 |
·冷却系统参数对轧辊热变形的影响 | 第73-79页 |
·冷却水流量 | 第73-75页 |
·冷却水压力 | 第75-76页 |
·冷却水温度 | 第76-77页 |
·出入口冷却水流量分配比例 | 第77-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