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13页 |
Abstract | 第13-21页 |
缩略语表 | 第21-22页 |
目次 | 第22-24页 |
引言 | 第24-27页 |
第一部分 亨廷顿舞蹈病致病蛋白氨基端出核序列的研究及其对聚集物的影响 | 第27-80页 |
第一节 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8-53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31-3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5-4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3-51页 |
4. 讨论 | 第51-53页 |
第二节 前17个氨基酸胞浆定位功能的研究 | 第53-70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53-5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4-56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6-68页 |
4. 讨论 | 第68-70页 |
第三节 前17个氨基酸胞浆定位功能对聚集物的影响 | 第70-80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70-7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74-77页 |
3. 实验结果 | 第77-78页 |
4. 讨论 | 第78-80页 |
第二部分 中国大陆地区舞蹈病家系中CCG多态情况分析及脯氨酸富含区对聚集体的影响 | 第80-108页 |
第一节 亨廷顿舞蹈病家系的收集 | 第81-88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82-8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83-8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85-86页 |
4. 讨论 | 第86-88页 |
第二节 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88-97页 |
1. 实验材料同第一章第一节 | 第9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90-91页 |
3. 实验结果 | 第91-96页 |
4. 讨论 | 第96-97页 |
第三节 多态和脯氨酸区域对亨廷顿蛋白定位及聚集物形态的影响 | 第97-106页 |
1. 材料与仪器 同第一章第二节 | 第97页 |
2. 实验方法 同第一章第二节 | 第97页 |
3. 实验结果 | 第97-105页 |
4. 讨论 | 第105-106页 |
第四节 多态和脯氨酸区域对聚集物量的影响 | 第106-108页 |
1. 材料与仪器 同第一章第三节 | 第106页 |
2. 实验方法 同第一章第三节 | 第106页 |
3. 实验结果 | 第106-107页 |
4. 讨论 | 第107-108页 |
第三部分 聚集物内在成分的探索 | 第108-114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10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08页 |
3 实验结果 | 第108-111页 |
4 讨论 | 第111-114页 |
全文参考文献一览 | 第114-126页 |
全文小结 | 第126-127页 |
创新之处 | 第127-128页 |
综述 | 第128-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51页 |
作者简历 | 第151-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