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我国高速铁路的高速发展 | 第11页 |
·研究质量成本管理的意义 | 第11-12页 |
·论文的基本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2页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13-15页 |
2 质量成本管理理论概述 | 第15-27页 |
·质量成本 | 第15-21页 |
·质量成本理论的发展及质量成本内涵 | 第15-17页 |
·质量成本的构成要素 | 第17-21页 |
·质量成本的特点 | 第21页 |
·质量成本管理 | 第21-27页 |
·质量成本管理的定义 | 第22页 |
·质量成本管理的原则 | 第22页 |
·质量成本管理的程序 | 第22-23页 |
·质量成本管理的内容 | 第23-27页 |
3 高速列车总装制造业T公司的质量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 第27-31页 |
·T公司简介 | 第27页 |
·T公司现行质量成本管理现状及分析 | 第27-30页 |
·T公司现行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现状 | 第27-28页 |
·T公司质量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 第28-30页 |
·强化质量成本管理是技术创新的有力保障 | 第30-31页 |
4 T公司质量成本管理的优化方案 | 第31-55页 |
·明确质量成本管理组织结构中各部门职责 | 第31-37页 |
·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 | 第31-36页 |
·财务部门的职责 | 第36页 |
·各生产车间的职责 | 第36-37页 |
·运用质量理念制定质量方针 | 第37页 |
·T公司的质量理念 | 第37页 |
·T公司的质量方针 | 第37页 |
·合理编制质量成本计划 | 第37-38页 |
·设立全面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 | 第38-41页 |
·质量成本数据的统计 | 第38页 |
·科学设置质量成本科目 | 第38-40页 |
·对质量成本来源进行归集 | 第40-41页 |
·对质量成本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 第41-43页 |
·质量成本总额的构成内容分析 | 第42页 |
·质量成本总额的构成比例分析 | 第42-43页 |
·质量成本与其他基数的比例分析 | 第43页 |
·加强质量成本全过程质量控制 | 第43-50页 |
·结合公司特点细化文件、规定流程 | 第44页 |
·灵活运用质量门与质量"里程碑"管理模式 | 第44-45页 |
·强化供应商管理 | 第45-47页 |
·加强"三检一验"质检体系和首件检验制度 | 第47-48页 |
·采用重点部位双岗制 | 第48页 |
·采取严格的开口项管理 | 第48页 |
·落实实名制及责任追溯制 | 第48-49页 |
·实施全程配置管理 | 第49页 |
·采用质量检验激励与考核制度 | 第49-50页 |
·结合SAP系统强化质量成本管理 | 第50-52页 |
·T公司SAP R/3信息化系统的引进 | 第50-52页 |
·T公司质量管理与SAP系统 | 第52页 |
·强化内部质量损失管理的有效性 | 第52-53页 |
·加强质量成本管理人员的相关培训 | 第53-55页 |
5 T公司质量成本管理优化方案实施的对策 | 第55-58页 |
·注重质量成本与质量效益的关系 | 第55页 |
·提高公司领导层对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 | 第55页 |
·建立质量成本责任制,控制质量成本 | 第55-56页 |
·关注质量成本核算的有效性 | 第56页 |
·关注产品在设计阶段的质量 | 第56-57页 |
·尽快取得IRIS认证 | 第57-58页 |
6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作者简历 | 第60-6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