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射频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论文的内容安排及主要工作成果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和线性化技术 | 第14-29页 |
·功率放大器非线性失真特性 | 第14-16页 |
·幅度-幅度(AM-AM)失真 | 第15页 |
·幅度-相位(AM-PM)失真 | 第15-16页 |
·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指标 | 第16-20页 |
·输出功率1dB 压缩点(P1dB) | 第16-17页 |
·输出三阶交截点(OIP3) | 第17页 |
·三阶交调系数(IMD) | 第17-18页 |
·邻信道功率比(ACPR) | 第18-19页 |
·误差矢量幅度(EVM) | 第19-20页 |
·功率放大器的记忆效应 | 第20-21页 |
·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化技术 | 第21-29页 |
·前馈技术 | 第22-23页 |
·交互抵消技术 | 第23页 |
·LINC 技术 | 第23-25页 |
·预失真技术 | 第25-27页 |
·线性化技术的比较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射频模拟预失真器的研究 | 第29-45页 |
·射频模拟预失真器基础 | 第29页 |
·基于二极管的模拟预失真器研究 | 第29-35页 |
·肖特基二极管的特性研究 | 第30-31页 |
·串联二极管式预失真器 | 第31-32页 |
·基于反向并联二极管对的预失真器 | 第32-33页 |
·仿真结果 | 第33-34页 |
·改进型非线性产生器 | 第34-35页 |
·基于场效应管的模拟预失真器研究 | 第35-39页 |
·基于场效应管源-漏级沟道的预失真器 | 第35-37页 |
·串联场效应管式预失真器 | 第37页 |
·仿真结果 | 第37-39页 |
·环路模拟预失真结构 | 第39-44页 |
·单环结构 | 第39-42页 |
·双环结构 | 第42-43页 |
·多环结构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基于模拟预失真技术的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仿真 | 第45-68页 |
·模拟预失真方案论证 | 第45-47页 |
·模拟预失真功率放大器方案与实现 | 第47-63页 |
·16W WCDMA 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指标 | 第47-48页 |
·系统方案及指标分配 | 第48-49页 |
·ACPR 指标估算 | 第49页 |
·模拟预失真器的具体实现 | 第49-55页 |
·非线性产生器 | 第50-51页 |
·移相器 | 第51-52页 |
·可调衰减器 | 第52-53页 |
·定向耦合器 | 第53-54页 |
·延时单元 | 第54-55页 |
·功率放大器模块设计和系统级联仿真 | 第55-63页 |
·功率放大器模块的器件选择 | 第55-56页 |
·功率放大器仿真的情况分类 | 第56页 |
·驱动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 第56-57页 |
·驱动功率放大器的匹配电路 | 第57-59页 |
·主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 第59页 |
·主功率放大器的匹配电路 | 第59-62页 |
·系统级联仿真 | 第62-63页 |
·功率放大器温度补偿电路 | 第63-65页 |
·控制与监控电路设计 | 第65-67页 |
·预失真模块的影响因素 | 第65-66页 |
·控制电路 | 第66页 |
·监控电路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模拟预失真功率放大器的测试及分析 | 第68-80页 |
·模拟预失真器的测试 | 第68-71页 |
·功率放大器模块的测试 | 第71-75页 |
·前级驱动功放测试 | 第71-72页 |
·驱动功放测试 | 第72-74页 |
·主功放测试 | 第74-75页 |
·功率放大器系统的测试 | 第75-79页 |
·测试数据分析 | 第79-8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