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医疗救助问题研究
论文提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引言 | 第9-15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医疗救助的地位与作用 | 第10-12页 |
·医疗救助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地位 | 第10-11页 |
·医疗救助的作用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3-15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基本理论 | 第15-17页 |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15-16页 |
·公共经济学视角下的公共产品理论 | 第16-17页 |
·社会保障理论 | 第17页 |
·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医疗救助的理论研究 | 第17-18页 |
·医疗救助的规范研究 | 第18页 |
·医疗救助的实证研究 | 第18页 |
3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 第18-21页 |
·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创建背景 | 第18-19页 |
·北京市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 第19-20页 |
·朝阳区医疗救助政策的演变 | 第20-21页 |
4 朝阳区医疗救助的现状 | 第21-30页 |
·朝阳区的基本情况 | 第21-23页 |
·朝阳区现行医疗救助模式 | 第23-26页 |
·医疗救助对象 | 第23页 |
·定点医疗机构及首诊、转诊制度 | 第23-24页 |
·医疗救助支付范围、垫付制度、报销比例和最高限额 | 第24页 |
·医疗救助费用报销程序 | 第24-25页 |
·各部门的协同与职责分工 | 第25页 |
·关于临时性医疗救助 | 第25-26页 |
·朝阳区医疗救助基本情况(2008年) | 第26-30页 |
·救助人数及比重 | 第26-27页 |
·医疗费个人负担水平与受助水平 | 第27-28页 |
·被救助者的基本情况 | 第28-30页 |
5 朝阳区医疗救助政策的实施调研 | 第30-47页 |
·调查问卷解析 | 第30-43页 |
·受访社区特困人员的参保情况 | 第31-32页 |
·特困人员保险费的负担情况 | 第32页 |
·特困人员了解医疗救助政策的途径 | 第32-33页 |
·对医疗救助政策的评价 | 第33页 |
·对现行医疗救助政策的满意度调查 | 第33-34页 |
·医疗救助水平 | 第34-35页 |
·关于垫付比例的意见反馈 | 第35-36页 |
·最高垫付额的意见反馈 | 第36-37页 |
·临时救助帮困作用的发挥 | 第37-38页 |
·特困人员申请医疗救助的理由 | 第38-39页 |
·特困人员生病就诊情况 | 第39-40页 |
·现行医疗救助政策执行的难易情况 | 第40-41页 |
·政策执行中各部门间的协作性分析 | 第41页 |
·医药费的报销周期 | 第41-42页 |
·现行医疗救助制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42-43页 |
·政策实施效果的基本评价 | 第43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43-47页 |
·医疗救助制度与医疗保险制度衔接的冲突 | 第43-44页 |
·疗救助范围窄导致的救助"不公" | 第44页 |
·医疗救助水平仍然偏低 | 第44-45页 |
·医疗救助病种的设置存在局限性 | 第45页 |
·医疗救助实施过程中责任主体协调不足 | 第45页 |
·就医转诊程序繁琐 | 第45页 |
·医疗救助费用报销程序过于繁杂且期限太长 | 第45-46页 |
·缺乏应急救助机制 | 第46-47页 |
6 完善朝阳区医疗救助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 第47-51页 |
·灵活锁定救助对象 | 第47-48页 |
·提高救助水平,加大救助力度 | 第48页 |
·建立与经济发展联动的医疗救助水平决定机制 | 第48-49页 |
·取消首诊制度,区内定点医院放开 | 第49页 |
·简化审核程序,缩短报销时间 | 第49-50页 |
·强化应急机制,设立医疗救助应急准备基金 | 第50-51页 |
7 结论与创新 | 第51-52页 |
·研究结论 | 第51页 |
·创新点 | 第51页 |
·后续研究 | 第51-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件一 | 第56-63页 |
附件二 | 第63-7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论文摘要 | 第78-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