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洲古村落景观保护与艺术利用的发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艺术植入都市古村落建筑的发展现况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国内 | 第14页 |
·国外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研究重点与见新点 | 第16-17页 |
·研究重点 | 第16页 |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小洲村景观被艺术利用的缘由和相关实例研究 | 第17-24页 |
·小洲村区位概况 | 第17-18页 |
·小洲村乡土景观的现况 | 第18-19页 |
·小洲村被艺术利用的缘由 | 第19-20页 |
·相似案例分析与研究 | 第20-22页 |
·案例(一)北京小堡村 | 第20-21页 |
·案例(二)北京上苑画家村 | 第21-22页 |
·乡土景观对艺术创作的促进作用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小洲村的景观保护与艺术利用 | 第24-36页 |
·小洲村景观的艺术利用保护原则 | 第24-25页 |
·历史景观环境的整体保护原则 | 第24页 |
·符合村民生活习惯的原则 | 第24页 |
·尊重历史优化现状的原则 | 第24-25页 |
·现存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 | 第25页 |
·艺术利用与弘扬岭南文化有机结合的原则 | 第25页 |
·以景观的艺术利用促村内景观保护 | 第25-28页 |
·艺术利用的程度及现况 | 第25-26页 |
·使小洲村水乡文化得到更高层次的承传 | 第26页 |
·使小洲村的村内建筑得到优化利用 | 第26-27页 |
·为小洲村提供新景观 | 第27-28页 |
·小洲村景观的艺术利用保护方法 | 第28-32页 |
·村庄景观规划控制方法 | 第28-29页 |
·村内建筑改造方法 | 第29-30页 |
·村内开放空间改造方法 | 第30-32页 |
·村内河涌周边空间美化方法 | 第32页 |
·艺术利用保护方法可行性研究 | 第32-34页 |
·物质与文化基础的基本保障 | 第32-33页 |
·社会发展的趋势 | 第33页 |
·体现历史和文化资产上连续的可能性 | 第33-34页 |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小洲古村落景观的艺术利用与保护导则 | 第36-53页 |
·总则 | 第36页 |
·规划类 | 第36-41页 |
·村落空间布局规划导则 | 第36-39页 |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导则 | 第39-41页 |
·保护类 | 第41-47页 |
·街巷和硬质铺装景观保护控制导则 | 第41-44页 |
·水体景观保护导则 | 第44-47页 |
·利用类 | 第47-52页 |
·建筑景观改造导则 | 第47-51页 |
·色彩使用规范导则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