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诱变亮白曲霉筛选高产乳糖酶菌株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前言 | 第8-13页 |
| 1 乳糖酶概述 | 第8-9页 |
| 2 乳糖酶的应用 | 第9-11页 |
| 3 乳糖酶研究方法进展 | 第11页 |
| 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目的 | 第11-1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3-24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13-15页 |
| ·实验菌株 | 第13页 |
| ·主要培养基 | 第13-14页 |
| ·主要试剂 | 第14-15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5页 |
| 2 方法 | 第15-24页 |
| ·亮白曲霉的复合诱变 | 第15-16页 |
| ·诱变剂量的确定 | 第16-18页 |
| ·亚硝酸诱变剂量的确定 | 第16-17页 |
| ·紫外线诱变剂量的确定 | 第17-18页 |
| ·复合诱变 | 第18页 |
| ·高产菌株的初筛 | 第18-19页 |
| ·高产菌株的复筛 | 第19页 |
| ·粗酶液的制备 | 第19页 |
| ·FCC分析法测乳糖酶酶活 | 第19-22页 |
| ·样品准备 | 第19-20页 |
| ·制备标准曲线 | 第20-21页 |
| ·计算r2和ε的线性关系 | 第21页 |
| ·乳糖酶活性的计算 | 第21页 |
| ·酶活测定步骤 | 第21-22页 |
| ·酶学性质的探讨 | 第22页 |
| ·测定酶最适反应温度 | 第22页 |
| ·测定酶最适反应pH | 第22页 |
| ·测定金属离子对乳糖酶酶活的影响 | 第22页 |
| ·酶的超滤浓缩 | 第22-2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4-31页 |
| ·致死曲线的确定 | 第24-26页 |
| ·酶活结果 | 第26-27页 |
| ·酶学性质分析 | 第27-30页 |
| ·酶最适反应温度 | 第27-28页 |
| ·酶最适反应pH | 第28-29页 |
| ·不同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29-30页 |
| ·粗酶液的超滤浓缩 | 第30-31页 |
| 结论 | 第31-32页 |
| 展望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9页 |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