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7页 |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2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结构及生态过程的关系 | 第12页 |
·人类干扰下生态系统服务的响应与反馈 | 第12-13页 |
·生态补偿机制及补偿定量化研究 | 第13页 |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定量评估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3页 |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技术标准化 | 第13-14页 |
3 研究意义、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研究区概况、数据源及数据处理 | 第17-29页 |
1 研究区概况 | 第17-20页 |
·自然环境概况 | 第17-18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8-19页 |
·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评价 | 第19-20页 |
2 数据来源、处理与分析 | 第20-22页 |
·遥感数据 | 第20-22页 |
·非遥感数据 | 第22页 |
3 数据处理 | 第22-29页 |
·数据的处理及运算平台 | 第22页 |
·遥感影像预处理 | 第22-24页 |
·遥感影像分类和精度评价 | 第24-29页 |
第二章 永泰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 | 第29-37页 |
1 典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 | 第29-31页 |
2 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综合评估模型 | 第31-33页 |
·模型结构 | 第31-32页 |
·系数确定 | 第32-33页 |
3 永泰县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 第33-37页 |
·农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食物生产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计算 | 第33-34页 |
·各种生态系统类型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的确定 | 第34-37页 |
第三章 永泰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分析 | 第37-47页 |
1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 第37-41页 |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特征 | 第37-38页 |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 | 第38-39页 |
·土地利用类型转移 | 第39-41页 |
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分析 | 第41-47页 |
·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变化分析 | 第41-42页 |
·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分析 | 第42-43页 |
·不同生态服务项目单价的变化分析 | 第43-45页 |
·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贡献率的变化分析 | 第45-46页 |
·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关系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基于灰色-Markov模型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预测 | 第47-57页 |
1 建模原理与步骤 | 第47-50页 |
·灰色系统理论与GM(1,1)模型 | 第47-48页 |
·Markov预测模型 | 第48-50页 |
2 永泰县粮食单产的灰色-Markov预测模型 | 第50-54页 |
·建模步骤 | 第50-53页 |
·预测结果 | 第53-54页 |
3 永泰县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Markov预测模型 | 第54-55页 |
·确定系统的初始概率向量 | 第54页 |
·确定系统的一阶转移矩阵 | 第54页 |
·建立k期预测模型 | 第54-55页 |
4 永泰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预测与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第五章 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土地利用对策研究 | 第57-61页 |
1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7-58页 |
2 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土地利用对策 | 第58-61页 |
·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生态规划 | 第58页 |
·加强土地利用的生态质量监控 | 第58-59页 |
·提高土地利用的管理水平 | 第59-61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1-65页 |
1 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2 主要创新点 | 第62页 |
3 研究展望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个人简历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