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晋江流域洪灾风险评价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绪论 | 第8-16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2 研究进展 | 第8-13页 |
| ·洪灾风险评价国外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 ·洪灾风险评价国内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 ·存在主要问题 | 第12-13页 |
| 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主要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第一章 洪灾风险评价原理与方法 | 第16-28页 |
| 1 洪灾概念与系统构成 | 第16-18页 |
| ·洪灾风险定义 | 第16-17页 |
| ·洪灾系统构成 | 第17-18页 |
| 2 洪灾风险评价原理 | 第18-20页 |
| ·评价的指标体系 | 第18-19页 |
| ·评价的层次结构 | 第19-20页 |
| 3 洪灾风险评价方法 | 第20-28页 |
| ·层次分析法 | 第20-22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22-25页 |
| ·GIS技术的应用 | 第25-28页 |
| 第二章 晋江流域洪灾风险数据处理及数据库建立 | 第28-42页 |
| 1 晋江流域概况 | 第28-32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8-30页 |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0-31页 |
| ·流域洪水灾害概况 | 第31-32页 |
| 2 洪灾风险基础数据处理与数据库建立 | 第32-42页 |
|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2-33页 |
| ·降雨数据处理 | 第33-36页 |
| ·高程数据处理 | 第36-38页 |
| ·水系及河网数据处理 | 第38-39页 |
| ·人口数据处理 | 第39页 |
| ·经济数据处理 | 第39-41页 |
| ·基础地理背景数据 | 第41页 |
| ·晋江流域洪灾风险数据库建立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晋江流域洪水危险性评价 | 第42-54页 |
| 1 晋江流域洪水危险性评价模型构建 | 第42-46页 |
| ·洪水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42-43页 |
| ·洪水危险性指标权重确定 | 第43-44页 |
| ·洪水危险性指标栅格数据的等级划分 | 第44-45页 |
| ·模糊隶属函数构建 | 第45-46页 |
| 2 晋江流域洪水危险性评价结果分析 | 第46-54页 |
| ·洪水危险性评价计算 | 第46-48页 |
| ·洪水危险性评价结果分析 | 第48-54页 |
| 第四章 晋江流域洪灾综合风险评价 | 第54-70页 |
| 1 晋江流域洪灾综合风险评价模型 | 第54-57页 |
| ·洪灾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54-55页 |
| ·洪灾综合风险指标权重 | 第55-56页 |
| ·易损性指标栅格数据模糊子集划分 | 第56-57页 |
| 2 晋江流域洪灾人口风险评价 | 第57-59页 |
| 3 晋江流域洪灾经济风险评价 | 第59-61页 |
| 4 晋江流域洪灾综合风险评价结果及验证 | 第61-70页 |
| ·洪灾综合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 第61-67页 |
| ·洪灾综合风险评价结果验证 | 第67-70页 |
| 第五章 晋江流域洪灾风险演变 | 第70-76页 |
| 1 风险演变分析方法 | 第70-71页 |
| ·风险等级比较法 | 第70-71页 |
| ·风险指数比较法 | 第71页 |
| 2 晋江流域洪灾综合风险演变分析 | 第71-76页 |
| ·洪灾综合风险等级演变 | 第71-72页 |
| ·洪灾综合风险指数演变 | 第72-76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80页 |
| 1 主要结论 | 第76-78页 |
| 2 存在不足 | 第78页 |
| 3 未来展望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7-88页 |
| 致谢 | 第88-89页 |
| 个人简历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