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理论探讨 | 第10-21页 |
1. 中医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 | 第10-15页 |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病名探讨 | 第10页 |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 第10-11页 |
·反流性食管炎的辩证分型研究 | 第11-12页 |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治疗 | 第12-15页 |
2. 现代医学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 | 第15-21页 |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 | 第15-17页 |
·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的危险因素 | 第17-18页 |
·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的相关性 | 第18-19页 |
·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粘膜的病理改变 | 第19页 |
·反流性食管炎发展为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的机制研究 | 第19-20页 |
·p16蛋白与肿瘤发生及其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中表达的研究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21-30页 |
1. 临床资料 | 第21-24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1-22页 |
·食管粘膜组织p16表达判定标准 | 第22页 |
·中医临床症侯分级量化标准 | 第22-23页 |
·受试病例标准 | 第23页 |
·一般资料 | 第23-24页 |
2. 试验与分析 | 第24-30页 |
·试验方法 | 第24页 |
·观察指标 | 第24-25页 |
·疗效评定标准 | 第25页 |
·统计方法 | 第25页 |
·治疗结果 | 第25-30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30-36页 |
1. 反流性食管炎的病机、治法探讨 | 第30-32页 |
·肝胃郁热、气滞血瘀、兼有脾虚是反流性食管炎的病机特点 | 第30-31页 |
·清肝和胃,行气活血,兼以健脾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大法 | 第31-32页 |
·连萸清降汤方药分析 | 第32页 |
2. 连萸清降汤临床疗效分析 | 第32-33页 |
3. 现代药理研究 | 第33-34页 |
4. p16蛋白在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粘膜的表达及中药治疗前后其表达差异的意义探讨 | 第34-36页 |
第四章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5页 |
附录 | 第45-47页 |
缩略语表 | 第47-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