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桐城派古文理论的发展脉络 | 第9-10页 |
三、桐城派古文理论与《史记》研究的历史回顾与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第一章 桐城派与《史记》的关系梳理 | 第16-22页 |
第一节 载道的文统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桐城派古文家对《史记》的尊崇 | 第17-19页 |
第三节 师法《史记》以归有光为桥梁 | 第19-22页 |
第二章 "义法皆备"与"得其一端"——方苞古文理论与《史记》 | 第22-34页 |
第一节 以"义法"论《史记》 | 第22-28页 |
第二节 "清真古雅"的语言 | 第28-31页 |
第三节 "只以义法论文,得其一端而已"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刘大櫆的古文理论与《史记》 | 第34-41页 |
第一节 海峰所谓《史记》之"神""气" | 第34-37页 |
第二节 "十二贵"与《史记》 | 第37-41页 |
第四章 姚鼐、曾国藩的古文理论与《史记》 | 第41-47页 |
第一节 从"阳刚阴柔"到"为文全在气盛" | 第41-43页 |
第二节 "太史公深得阳刚之美" | 第43-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