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佛教论文--对佛教的分析和研究论文

现代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研究--以太虚为主的深入解读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绪论第14-27页
 一、论题的研究意义第14-15页
 二、论题的研究现状第15-25页
 三、论题的研究方法第25-27页
第一章 古代佛教伦理思想研究第27-50页
 第一节 印度佛教的简要发展历史及其基本伦理思想第27-35页
  一、印度佛教的简要发展历史第27-28页
  二、印度佛教的基本伦理思想第28-35页
 第二节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简史及其伦理思想中国化的主要表现第35-49页
  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简史第35-38页
  二、佛教伦理思想中国化的主要表征第3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二章 现代中国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意义第50-58页
 第一节 现代中国的历史使命:救亡图存第50-53页
 第二节 现代中国的时代意义:现代性第53-57页
  一、现代性的基本含义第53-56页
  二、中国现代社会现代性问题解析第56-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三章 现代中国佛教的义理阐扬第58-88页
 第一节 现代中国佛教发展的基本概况第58-62页
  一、现代佛学复兴的盛况第58-59页
  二、现代佛学复兴的原因第59-61页
  三、现代佛学的现代性转变第61-62页
 第二节 现代中国佛教义理的世俗化转向第62-72页
  一、佛学的世俗化转向第63-71页
  二、佛学对世俗化的超越第71-72页
 第三节 中国佛教义理的理性化论证第72-85页
  一、佛教义理的“理性化”表现第72-80页
  二、佛学的“化理性”:佛学对科学和哲学的超越第80-85页
 本章小结第85-88页
  一、世俗与神圣第85-86页
  二、理性与信仰第86-88页
第四章 现代中国佛教伦理思想透析第88-129页
 第一节 “人间佛教”、自由观和进化论:佛教伦理的新基础第88-95页
  一、“人间佛教”思想第89页
  二、自由观思想第89-94页
  三、进化论思想第94-95页
 第二节 兴教爱国:佛教伦理的新原则第95-97页
 第三节 职业伦理:佛教伦理的新视阈之一第97-104页
  一、韦伯的新教伦理第98-99页
  二、现代中国佛教的职业伦理思想第99-102页
  三、现代佛教职业伦理思想与新教伦理思想的比较第102-104页
 第四节 科技伦理:佛教伦理的新视阈之二第104-109页
  一、佛教科技伦理提出的背景第104-106页
  二、佛教科技伦理的基本主张第106-109页
 第五节 革命伦理:佛教伦理的新视阈之三第109-113页
 第六节 组织伦理:佛教伦理的新视阈之四第113-117页
  一、国民道德第113-114页
  二、家庭道德第114-115页
  三、国家道德第115-116页
  四、僧团道德第116-117页
 第七节 佛教人生观的现代阐释第117-121页
  一、现代人生观解析第117-119页
  二、现代中国佛教的人生观第119-121页
 第八节 古代佛教伦理德目的现代解读第121-128页
  一、五戒第121-124页
  二、十善第124页
  三、六度第124-126页
  四、四摄第126-127页
  五、报恩第127-128页
 本章小结第128-129页
结语第129-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3-144页
摘要第144-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性β-环糊精毛细管电色谱手性整体柱研究
下一篇:基于视频图像的车辆瞬态运动状态识别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