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绪论 | 第6-12页 |
第一节 选题依据 | 第6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6-8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6-7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7-8页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10页 |
一、宏观意义 | 第8-9页 |
二、微观意义 | 第9页 |
三、理论意义 | 第9页 |
四、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第四节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第12-15页 |
第一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定义、内涵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文化权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公共图书馆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治理与图书馆治理 | 第15-22页 |
第一节 关于治理 | 第15-19页 |
一、治理的概念与来源 | 第15-16页 |
二、"治理"与"统治"的区别 | 第16-19页 |
第二节 关于图书馆治理 | 第19-22页 |
一、图书馆治理的概念 | 第19-20页 |
二、图书馆治理与图书馆管理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 | 第22-38页 |
第一节 治理单元 | 第22-24页 |
第二节 治理主体 | 第24-33页 |
一、所有者主体 | 第24页 |
二、建设主体 | 第24-29页 |
三、管理主体 | 第29-30页 |
四、管理主体设置举例——美国图书馆理事会制度 | 第30-33页 |
第三节 治理评价 | 第33-34页 |
第四节 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 | 第34-38页 |
第四章 优化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的初步思考 | 第38-46页 |
第一节 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现状及弊端 | 第38-41页 |
一、治理单元与行政区域同构,治理单元格局呈"岛屿结构" | 第38-39页 |
二、所有者主体虚置,建设主体多层,管理主体缺位 | 第39-40页 |
三、忽视结果评价,未形成问责机制 | 第40-41页 |
第二节 优化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的对策建议 | 第41-46页 |
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 第41-42页 |
二、创新建设主体设置模式 | 第42-44页 |
三、实施总分馆服务体系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1-52页 |